公教同學會舉辦工作坊

期數
3615
刊登日期
2013.05.31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6 月 02 日

(本報訊)多間大學的天主教同學會合辦「六四工作坊」講解八九民運歷史;有講者指出,民運學生的犧牲精神能提醒信徒善盡關社使命。

浸會大學、中文大學、城市大學及嶺南大學的四所天主教同學會於五月二十及二十七日合辦工作坊,由天主教團體支援中國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天支聯)協辦,透過體驗活動和嘉賓分享帶出一九八九年民運經過和對中國社會的反思。

五月二十七日假城市大學舉行的工作坊上,分享嘉賓夏其龍神父說,學生在這場民主運動中自我犧牲,好比基督為人類自我犧牲;他指在情在理上都應為六四平反,讓社會走回正義的道路。他說近年的豆腐渣工程等社會問題,正是延續當局處理六四的思維。

夏神父於一九八九年民運後曾擔任支聯會第一屆常委,九一年與多位香港人到訪北京,希望探訪被捕民運人士,他坦言當時的工作有些危險,但值得付出。

對於有參加者提及,教會內外就基督徒參與關社行動反應不一,更有指教徒應專注於教會生活,夏神父說:「教會是為了社會而存在,為社會作見證,並非基督徒俱樂部。」他續說:「追求公義就是傳道,教會生活不是只參與禮儀」。

天安門母親運動成員朱慕芳說,民運遇難者家屬一直要求當局問責、公開真相以及賠償;當中不少人已年老及患病,他們只希望有生之年能看見六四得到平反。她表示,這些家屬縱承受苦難,仍勉勵青年要相信人性善良的光輝。

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專業顧問潘達培說,內地於目前的發展階段,應容納公民社會以承托近年的轉變,不應令社會延續剛改革開放之際的腐敗情況。潘氏曾在北京見證六四事件,也為電台拍攝過六四事件二十周年專輯,他說有前民運人士成為維權律師,以「愚公移山」般的方式幫助社會建立法治。

城大天主教同學會會長林晧文對本報說,關注六四事件是基督徒履行關社使命的介入點,關心香港以至中國社會。他說這一代大專生於八九民運後出生,故需要上一代為他們講解歷史。(鄧)

 

相關資訊見 印刷版 第二十三版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