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愛德.家國
不少香港人,包括筆者,認為愛國總是個難開口的題目,特別為我們天主教教友。多少的中國教友,曾經被指控不愛國,含冤入獄坐牢;中國政府強迫中國的天主教神職及信徒,成立「愛國會」,就是打著「愛國」的旗幟。加入了愛國會,諸多控制,沒有真正的自由;不肯加入愛國會,就躲在地下,遭受打擊。「愛國」的愛,本來是好事情,原本理所當然,順理成章的事情,但在「愛國」概念濫用下,成了惡事。
老實說,「愛國」可以指兩個相關但不一樣的概念:愛國主義(Patriotism)及愛自己國家(Love of one's country);前者為意識型態,後者是倫理行為的選擇。我們必須看到有人打著愛國的旗幟時,講的到底是意識型態,還是強調個人的倫理責任。
根據天主教教理,人有公民(Citizen)的義務,而不是狹隘的國民(National)的義務。而公民的義務是與政府合作,在「真理、正義、團結合一和自由的氣氛下,給社會的福利作出貢獻」。人對家國的愛及服務是一份感恩的責任,並由愛德而來。可見,底線是真理、正義、團結合一和自由。
大神學家聖多瑪斯,沒有認為「愛國」是一項美德;但愛本身是美德。愛德則要求人為別人的福利好處而行動。多瑪斯說,愛德引發及要求:人更加要愛那些與自己相近、息息相關的同一家國的人。對公權力予以尊重是正義,而正義也是美德。
教宗良二十三世在他的《基督徒智慧》通諭談到教友作為公民時,他說按照自然律,人應愛自己的祖國,因為國家是自然的制度。愛祖國是人與人之間的愛的一種,論大小來說,對國家民族的愛德,是在愛家庭及泛愛眾生之間。所以看出,愛家國是愛人光譜的一種,而這愛的光譜,源自耶穌的榜樣及動力,也是耶穌的誡命。
所以對家國的愛,其根源是來自靈修,因為愛是主耶穌的教訓。靈修影響行為,愛的靈修引發愛的行為。當然,愛人的等級,到最高的境界,是沒有國界、跨越民族、宗教、膚色。
天主教會的教導:「公民的忠誠合作包括合理指責的權利,有時甚至是一項責任,以指陳他們認為有損人的尊嚴和團體福利的措施。」基於愛家國的責任,對家國的合理指責原來是應該,因為有更高的標準。所以社會行動,離不開靈修,也不可以沒有靈修。
香港仍不是一個國家,但為七百萬的公民,事實她卻扮演了家國的角色。為了這個家,公民有責任去愛,為謀求真理、正義、團結合一及自由。
這是靈修的生活,生活的靈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