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我思我想⋯⋯

期數
3615
刊登日期
2013.05.31
作者
何炳光 王培淼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6 月 02 日

每年五月底至六月初的不同「六四」紀念活動,不管是特區政府說的數萬人,或我們估計的十數萬人,總會在維多利亞公園一齊詠唱一些民運歌曲。「但有一個夢,不會死,記著吧,無論雨怎麼打,自由仍是會開花。」(節錄自歌曲《自由花》)。

有的人認為,我們應該忘記過去,努力面前;有的人一直堅持追究屠城責任,為死去的學生和巿民討回公道!有的人說我們繼續紀念「六四」,就是與中央政府對著幹,不能為中國及特區政府所接受!

事實上,一九八九年的「六四」事件,相信大部份香港人都不會忘記。相信除了中國共產黨,無人能夠接受和容忍一群自稱人民子弟兵的解放軍,向手無寸鐵的學生及巿民開槍。值得大家留意的是,當年的執政者,宣稱那場和平、理性和非暴力的示威活動,是一場有預謀、有計劃的反革命動亂。

教宗真福若望保祿二世在一九七九年所頒布的《人類救主》通諭指出,教會成了自由的維護者,這自由正是人格真正尊嚴的條件和基礎,我們當認識真理,而真理必會使我們獲得自由。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在人類的心靈和良知上,把人從一切徹底阻止、削弱和破壞自由的事物中解救出來。

事實上,教區正義和平委員會,每年都會和不同的堂區聯合舉辦一些「六四」活動,提醒作為基督徒的我們,要好像聖若翰洗者般,努力捍衛人們堅守的真理。我曾經事奉過的堂區關社組,二十四年來,每年在「六四」前夕,風雨不改,奉獻「六四」彌撒,為「六四」事件中離世的學生、人民祈禱;亦為中國的前途祈福。按我的觀察,每年參加「六四」彌撒的人數十分穩定;其中來自國內的朋友、青年人,參與人次則稍有增長。情況與維園燭光集會的情況相似。

為我來說,其中一個領洗加入天主教的原因,便是天主教會爭取自由的決心和努力;而教會既是自由的守護者,故也會透過不同的紀念活動提醒信眾,要堅守一九八九年愛國民主運動的信念和理想,並要努力繼承為此犧牲的人的遺志,為實現一個民主自由的中國而奮鬥。

我感恩香港目前仍然擁有宗教自由。而中國大陸的宗教自由,仍然視乎執政者對不同宗教的態度,時鬆時緊。讓我們為祖國的執政者和國內教會祈禱,使雙方能有更多溝通、共融,彼此合作,使天國公義臨於神州大地。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