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愛激發愛
今年是我入修會五十周年,回望過去的日子過得真快。曾有不少人都問過相同的問題:「為何做這選擇?」標準答案是「天主召叫囉!」「你如何知道?」這是很自然的追問。好!就讓我講我的故事吧!
我生長在一個七姊妹無兄弟,無宗教信仰的貧窮家庭,只靠父親一份微薄的收入養活這九口子,很多時要靠賒借維生。堅強的父親,仍想盡力供孩子讀書,希望能完成中學的教育。
記憶中,當我從一所義校初中畢業後,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所學費廉宜的天主教中學。這樣,我才能繼續上中學。有緣地,透過一位修女老師,認識了我從不認識的天主。因着修女慈悲博愛的精神,聖善生活的榜樣,我被吸引了,她令我體認到生命的真正意義。雖然她從沒有邀請我去當修女,但聖召的種子已在我心中萌芽,我渴願做一位修女,好像她一樣。
她是我信仰的啟蒙導師,也是日後我進入修會的初學導師。在她身上,我懂得了愛天主在萬有之上,愛人如己的基督精神。對她熱愛天主,和特別無條件關愛弱小貧困者的心,最令我欣賞和吸引。
在我學校隔鄰堂區的一位外籍老神父,他很疼錫同學們。課後我們多時結隊去和他閒談,他教導我們很多信仰和人生哲理。他特別愛護窮苦的人。
記得我讀到高中二時,我體會到,父親實在再沒有能力供我們那末多個孩子讀書了,我毅然主動地提出停學,並告訴神父。神父很震驚我突然的決定,原因是他從不知道我家的貧困,因父母嚴禁我們向別人披露自己的家境,怕被人看不起。
當神父明白我的處境後,為了日後的前途,他主動提出供我完成中學畢業,當下,他還給了我一百元為我家應急之用。
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記着!窮不是罪惡,不要以它為耻,耶穌降世,也選擇與貧窮為伍。」這真是發人深省的話語,就像一度強有力的光,把我十多年抑壓在心頭的大石解放出來。這有力的話語,使我站起來。
我不停地向神父道謝,他領我到聖堂,叫我不需感謝他,該感謝是天主,和那些熱心捐助的兄弟姊妹。
我低下頭祈禱,當我抬起頭時,正接觸到神父的那雙鞋,嚇然發現每隻鞋底都有個大洞,所穿的袍子都滿是補綴,頓時我的眼淚奪眶而出,不能自已,我想,神父為何不把幫助我的金錢去買一雙鞋和一件袍?這正是他的需要啊!但他卻無條件地為我付出所有。
- 本欄作者:伍維烈、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黃潄芳、黃鳳儀和譚錦榮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