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平機會合辦論壇
期數
3617
刊登日期
2013.06.14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6 月 16 日
(本報訊)一個由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與平等機會委員會合辦的論壇上,有居港南亞裔青年指出,言語不同是少數族裔融入社會的最大障礙,建議當局改善學校語文教育政策。
明愛與平機會早前假旺角行人專用區舉行「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論壇,多位少數族裔人士分享對推動種族共融的看法。
巴基斯坦裔青年Hina Butt呼籲當局改善語文教育政策,為少數族裔提供「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課程,毋須只用中文授課,並提供更多支援讓他們學好中文。
談到南亞裔學生學習中文的困難,她說部份南亞裔學生不喜歡中文是因為父母不鼓勵,或缺乏學習支援。她感謝父親鼓勵她學習中文。
擔任學校教學助理的Hina目前在中國內地一所大學念中文系,每週要到位於珠海的校舍上課,她期望將來能教授南亞裔學生中文。「在港南亞裔學生在內地院校上課,三至六個月已能夠講流利的普通話,更學懂三千個中文字。」她說香港一般中學沒有「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課程,致不懂中文的南亞裔學生追不上各科目進度,也不夠空間學好中文。
中英喜劇演員、印度裔港人Vivek Mahbubani鼓勵少數族裔本地人彼此多溝通,以消除誤解,南亞裔父母亦要鼓勵子女學好中文。談到中學時的經驗,他說「只要學懂中文,就不難融入同學當中」。
另一巴裔青年、明愛專上學院社工課程學生Ansah Malik表示,包括她在內,不少南亞裔家庭幾代人都在香港生活,她期望不同族裔的香港人認識彼此的文化。
明愛少數族裔服務社會工作督導主任陳盧堅說,社區課程有助少數族裔人士提升中文水平。
對於促進少數族裔的社會參與,社會工作學者碧樺依博士(R. Baig)強調,每位學生都應有同等的發展機會。她認為,推動平等不是要各個體制及政策都加進少數族裔成員,而是不同族裔都能夠積極履行公民責任。(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