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若瑟英文中學四教職員

刊登日期
2013.06.14

教區中學聖若瑟英文中學逾六成教職員服務超過十年,其中四位年資逾三十年的同工分享他們在校內的生活點滴。

學校行政主任嚴俊良大學畢業後便成為該校教師,三十三年來致力培養學生自信心,希望學生一生都能自發學習。

嚴俊良以教導數學為主,他認為除了教導學生的學科知識,最重要是關顧學生成長,保持與家長對話。

嚴同時擔任學校家長發展委員會顧問,經常參與委員會舉辦的茶藝班、瑜珈班等,與家長保持聯繫及了解他們的需要,甚至成為學生與其父母間的橋樑,聆聽雙方觀點並給予意見,「有學生五天也沒有機會與父母說一句話,家長只放下零用錢、預備晚餐便算。」

雖然嚴俊良沒有宗教信仰,但自小受天主教教育影響,「中學讀修會學校,教會主張全人發展,因此我亦學會以聖經及天主教的道德價值去看待事件,以及待人處世之道,後來成為教師自然也以這方式教導學生。」

見證創校人的教育精神

另一位亦在該校任教三十二年的中文科科主任余潔儀,多年來念念不忘的是聘請她的創校人孫保祿修士;她懷念孫修士的臨在令學校的宗教氛圍很濃厚,即使那時孫修士的身體不好,走路吃力,但仍盡可能每天巡視校舍,與學生見面,關心他們的學習情況,同時觀察教師教學。

孫修士的教育精神影響她也抱著品德、情義的方向教導學生。此外,她亦很欣賞新入職教師對教育的熱誠,願意給予意見和心得,「我初入行時得到不少資深教師的照顧,我當然以此為榜樣,同時希望這種互助精神能感染學生。」

余潔儀最懷念的是八十年代的教學生活,當年的學生喜歡放學後留校溫習,令她不時有機會與學生接觸,師生關係便慢慢建立起來,「曾有學生知悉我喉嚨痛,便在週記寫上不同的滋潤方法,看到後很窩心。」

現時她教學之餘還須處理不少行政工作,少了時間與學生相處而感到可惜,但能投身自己喜愛的教育工作亦感到滿足。

副校長葉啟島在該校亦已度過三十三個寒暑,最享受是與學生同行,「只要他們願意,即使不是我的強項,我也會陪伴他們參與。」

葉啟島每年都會帶領學生參與聯校的科學展覽,展覽前總在實驗室陪伴學生至晚上九時;他原本不懂打羽毛球,但因帶隊教師離職,他便「頂硬上」,「那時才開始學習打羽毛球,後來報考初級教練。」他認為,教師只要肯付出,學生會願意多參與,同時亦發揮自己教學以外的能力。

實驗室技術員盧志華自二十二歲入職至今三十一年,多樁人生大事如拍拖、結婚、生兒育女都在該校渡過。他說:「入職時我是全校最年輕的員工,現在時有舊生探望我,有人認同的感覺很滿足。」

盧志華的日常工作是預備實驗用品,添置及檢查器材、評估實驗困難並作安全準備,亦需要協助教師向學生示範,令他時有機會與學生接觸。

他最開心是與師生玩橋牌,「現在每月有一個週末與舊生及老師打橋牌。」另外,他的「戰友」副校長葉啟島,二十年前已與他在暑假並肩協助學生參與科學展覽的前期準備,現在回想,他說:「與學生一起討論報告的日子很快樂。」(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