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委會學校牧工活動

期數
3618
刊登日期
2013.06.21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6 月 23 日

(本報訊)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的學校牧民工作者聚會五月三十一日舉行「精神健康工作坊」,邀請教育心理學家分享精神健康的基本概念,以便學校牧民工作者能關顧學生的精神狀況。

三十六名學校牧民工作者出席在聖多默宗徒堂舉行的工作坊,由教育心理學家講解精神健康及情緒急救的基本概念,以及支援受情緒困擾學生的基本技巧。

工作坊講者嘉賓、教區教育心理學家黃嘉茵五月三十日向本報表示,「情緒急救」是簡述及識別不同的情緒病徵,當觀察到學生的精神情緒有異時,學校牧民工作者可即時擔當聆聽者及陪同者,然後進一步鼓勵青年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

黃氏舉例指出,若有學生在考試前感到肚痛、頭痛等,除生理因素外,亦可能是心理上出現身心病或焦慮症等問題;亦有學生因面對家庭或朋輩的問題而患有抑鬱症,「以上症狀的特徵是怎樣?牧工應如何與他們溝通以作進一步了解?若能及早識別及轉介,便可以及早接受治療。」

黃嘉茵說,不少患有情緒問題的人往往拖延一至兩年才發現,其實愈早介入有助縮短治療時間。她指出,學校牧民工作者是學校團隊的一員,經常與學生接觸,若對精神健康有認識,能有效為學生作好預防工作,充當心靈治療、心靈教育及心靈工作的支援者。

青委會青年牧民幹事沈智嘉同日指出,牧民工作者為學生提供宗教及靈修活動時,彼此早已建立關係,故此較容易察覺學生情緒有異,是次工作坊能幫助牧工對精神健康掌握初步認識。

沈智嘉說,工作坊目的是為回應前線牧民工作者的實際需要,「牧工常接觸學生,若對精神健康有認識,即使不能為他們解決具體問題,也可以邀請他們一起祈禱,以信仰角度給予學生心靈支援,這對青年而言也是一種支持。」

在梁式芝書院擔任牧民工作的吳詠儀於三十一日的工作坊上表示,現時不少高中生因應付文憑試而感到壓力,情緒亦容易受困,認識精神健康有助她提升這方面的敏感度。

另一位明愛聖若瑟中學牧民工作者莫慧琪向本報表示,牧工具備宗教背景,無形中能讓學生信任;此外該校設有宗教室,獨立及寧靜的環境能引導學生與她傾訴心事。她曾遇過情緒激動的學生而不知如何處理,「精神健康問題在社會很普遍,及早認識讓我懂得如何安撫學生的情緒。」(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