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遊行的意義
每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日所舉行的遊行有著眾多訴求,吸引大批市民參加,成為一年一度意義重大的事件。
雖然七一遊行主辦單位歷來所提出的主題都是爭取民主,但遊行人士所表達的不滿卻涵蓋各方面──從勞資關係到工資或房屋問題、從政治到管治方面。
二OO三年七一遊行人數高達五十萬人,令它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事件。因為於世界任何地方,能吸引這許多人參加遊行十分罕見;而當普羅市民的不滿情緒高漲時, 遊行人數相應更會非常龐大。
遊行人士來自社會各階層,有來自商界和專業界別的、有胼手胝足的勞工、有一家大小、學生、外勞和失業人士等等。遊行亦能反映香港社會的高度組織。參加者不少是自發而來,也有很多團體成員高舉著其代表旗幟叫喊口號。
在遊行籌備階段中,儘管參與的社會人士會因主題、口號或其他問題出現爭拗或分岐,但最終能為遊行注入力量、找到共識的主要動力卻是市民的道德權威。就是這些一點一滴的人民道德素質和權威,為民主訴求增添感染力,展示出真正的民主活動,七月一日大批市民參加遊行正是一例。
七一遊行的意義不僅是要求一個委任產生的政府過渡到一個經由選舉產生的政府的爭論,它更清楚表達出香港人的心願──他們渴望擁有一個重視家庭、工作以及人性發展價值的社會。
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曾於五月十六日在香港明愛主辦的「放眼未來──同心建立關愛社會」國際會議上表示,一個政府如果沒有社區機構的支持,就不能有效施政。
政府的其一主要功能是製造財富,從而幫助市民實踐抱負。
製造財富肯定是每一個政府的主要責任,然而單憑這點不足以讓它建構出道德權威。當社會風調雨順的時候,政府受歡迎程度或許無容置疑;惟在社會遇到重重困難時,它需要發揮領導作用,作出令人信服的艱難決定,亦必須在人民面前建立公信力,讓他們相信政府會按照公義制定任何政策。
一個只在聖誕節才給孩子送上禮物的父親絕不能贏得孩子的愛;同樣,一個只會出言恫嚇或輕言美好天地即將來臨的政府,也不能贏得人民的尊重。
耶穌的說話充滿權威,因為人們能從他的講話中,感受到他明白並體會自己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