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莫逆於心

期數
3619
刊登日期
2013.06.28
作者
黃鳳儀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6 月 30 日

論及愛,保祿曾說:「現今存在的,有信、望、愛這三樣,但其中最大的是愛」(格前十三13)。何謂「最大的」?

天主是愛(若壹  816)。祂因著愛而造生萬物,並讓人通過愛的生命而回到祂的大愛中。一般稱格前十三章為「愛德頌」,所說的「愛」是天主藉聖神灌注於我們心中的(羅五5),是聖神在我們心中結出的第一個果實(迦五22)。為此,愛德是賜與,是為奠定信仰生活的根基而賜與的,遠超過其他的一切神恩(格前十三13),是「全德的聯繫」(迦五14;羅十三810),是諸德的靈魂和根源(格前十三47)。這愛永存不朽(十三813),並不屬於這易逝的世界,而屬於天主。其他的一切神恩,如信、望二德,只是為導引人從現世歸向天主;一旦達到目的,享見天主,就不再需要這些神恩了。所以「愛超越一切」。

「愛是最大的」,原來因為除了超越信、望二德外,更因為其本源是天主。天主的愛為最大,也因為是最純淨的,而人世間的愛就一般都見遺憾。愛的生命直指愛主愛人,當中不無要求,也常見力不從心。所以,愛是一門學問:如何去愛?真的也要愛那不可愛的嗎?愛更是考驗,存有對等的問題:當遇到對方愛博而情不專時,如何自處?

愛與被愛的渴望與生俱來。十歲的女孩,媽媽病了回鄉就醫,首尾共四天,起初每次通電話時也淚水潸潸。思母,第一天她哭了三遍,第二天兩遍,第三天不再哭了,第四天就帶著笑臉迎母回家。本會會祖苦難瑪利亞修女自小更意識到,愛的渴望難以填滿。她有一天突然發覺,原來心愛的洋娃娃不能以愛還愛,而自己深愛的母親也好像愛自己的父親多些。

古來聖賢皆寂寞。前人說,求得一知己,雙方達到心中無抵觸,感情一致,心意相投,即「相視而笑,莫逆於心」的境界,已心滿意足。若大家甚至心領神會生命從無到有最後又歸於無的道理,就更美妙。但這是否只屬他們的理想?

情何以堪?愛,終究牽愁惹恨的多,最初的醉心可能只會走至椎心泣血的結局,就算幸運地在愛中見專一和赤忱,也不是人的終極渴求。因為就算對方對自己不錯,但祂會待己更好、更好,也不容作比較。對遲暮的歸客來說,在生命的殘焰中,喜悅和悲哀,可同為末階段的兩大動力,讓人加把勁去憑靠基督。基督透過全犧牲,啟示了愛的真諦(sacrificial love),領人歸向聖三圓滿的大愛中。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