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教區神父曾慶文晉鐸金禧

期數
3620
刊登日期
2013.07.05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7 月 07 日

教區神父曾慶文今年晉鐸五十周年,「主!我在這裡,請派遣我」這句話一直支持他履行司鐸聖召的使命。他更慶幸天主派遣他在香港修道,令他能在這片自由的土地上福傳。

曾慶文神父出生於廣州一個公教家庭,四兄弟中排行第三。說起來,曾家可說是備受天主的寵愛,家族數代信奉天主教,到了他那一代,兄長曾慶霖、堂兄曾慶森、堂姊曾惠卿,連他在內,都先後回應了司鐸及修道的召叫。

「兒時我與家人每個主日都到廣州聖心主教座堂參與彌撒,我與兩位哥哥擔任輔祭,負責打鐘,提吊爐進堂等,覺得很快樂,又時常接觸神父,感覺很親切。」當時聖堂旁邊是修院,其中一位他稱為「聖人」的顏神父,時常邀請青年到修院打波,並鼓勵青年選擇司鐸道路,「我很喜歡與顏神父一起,生活上的疑問、教會的禮儀,或是信仰問題也會與他交談,因他的行實,我渴望能肖似他。」

自幼一直在信仰的薰陶下生活,曾神父的司鐸聖召在不知不覺中萌芽。他十三歲時被送往澳門聖若瑟修院讀書,十九歲中學畢業後,便加入香港華南總修院(現聖神修院)修讀神哲學;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五歲的曾神父在北角聖猶達堂從白英奇主教手中領受司鐸職,成為香港教區神父。

樂於接受派遣  歷任不同崗位

曾神父於五十年代離開廣州家鄉,後來發生了文化大革命,令他無法回鄉與家人團聚,直至一九七八年,相隔二十八年後才能再踏足廣州。「當然會想念廣州的家人,但亦很慶幸能在香港修道,可以在自由的土地上福傳,我很快樂和感恩。」

晉鐸後,他被派往聖方濟各堂服務,後來有兩年時間往比利時及法國進修,這是他首次出國,讓他有機會了解不同地區的司鐸及教會生活。回港後,他擔任教理中心主任,同時亦是域多利拘留中心的特派司鐸。一九七一年,他開始在聖神修院培育修生。

曾慶文先後出任修院的副院長及院長,看著本地修生的人數不斷下降,「我當院長時有三十多名修生,相比我修道時有近八十人少逾一倍,但如今卻僅有十二人,回應聖召的青年真的很少。」在聖神修院十年間,他曾往加拿大修讀牧民輔導學碩士,希望能推動修生培育,但事實卻非他所料,反而所學卻應用在往後的堂區工作上。

曾神父先後服務過多個堂區,現時是玫瑰堂主任司鐸,然而他不只是單坐在莊嚴的聖堂內牧民,香港社會的基層及貧窮問題與他一直息息相關,早在八十年代,他出任香港明愛副總裁,九十年代擔任社會服務主教代表,現時仍是香港明愛理事會主席。

欣賞堂區特色

曾神父說,很喜歡在堂區服務,與信徒合作發展堂區,並見證社區轉變。「尤其在玫瑰堂裡,由於位處商業及旅遊區,住在本區的教友並不多,反而有不少遊客及外籍人士前來祈禱。」他說,不時有旅行團路過玫瑰堂,遊客會入內辦告解;亦有不少非洲籍的信徒商人到尖沙咀購貨,或是菲籍傭工在該區聚會時,於主日到該堂參與彌撒。為回應外籍信徒的需要,該堂的英語彌撒的數目也相對較多。

已有一百零八年歷史的玫瑰堂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作為主任司鐸,曾神父肩負著保育聖堂的責任。他表示,堂區一直與相關專業的信徒合作,一起商討聖堂的維修工程,盡力將它保持原貌。

七十五歲的曾神父說,晉鐸五十年,經歷了七位教宗、六位香港教區主教的更替;五十年前與他一起晉鐸的神父中,在世的神父只剩下他一人。問及感受至深的經歷,他笑說:「應該是晉鐸的一刻,至今仍很難忘。因為不用再讀書,期待主教派遣我到堂區工作。」(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