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圖書館閱讀講座

期數
3621
刊登日期
2013.07.12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7 月 14 日

(本報訊)七月書展前夕,明愛圖書館發表「課外閱讀習慣問卷調查」,探討青少年的閱讀喜好,又請來嘉賓就推動青少年閱讀作分享。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圖書館服務專責小組」六月二十九日在堅道明愛公眾會堂舉行上述調查發布會。結果顯示在逾一千份有效問卷中,近六成受訪青少年通常閱讀傳統媒體(如課外書本或報章雜誌),但電子媒體亦逐漸興起;逾八成青少年表示閱讀課外書本時沒人在旁陪伴。

專責小組建議家長多加留意學童上網習慣及閱讀的內容;父母應以身作則,培養子女閱讀興趣;當局應投放更多資源發展多元化圖書館服務。

發布會後,小組請來嘉賓回應報內容,並分享推廣閱讀之心得。香港教育學院文學及文化系霍玉英副教授於講座中,論及繪本圖書的可貴,「繪本圖書內的圖畫比較多,箇中所包含的意義十分豐富」,有助讀者抒發情緒感受。

霍玉英指出,繪本圖書有助發展青少年的思維及感觀,而一些繪本圖書也能觸及人生的重要階段,青少年在不同時期閱讀此等圖書,能有不同的反思和得著;這些圖書也很適合家長閱讀,讓家長多了解子女的思維。

另一位嘉賓、兒童漫畫家馬龍同意霍玉英的建議,指出可先以繪本圖畫書開始,圖多字少,然後半圖半字,再是字多於圖的青年小說,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馬龍說:「現在科技發達,雖說網上可提供多元學習,但網上資訊未經過濾,此等資訊未必對學童有益。」他質疑網絡發展與創作動力的關係,建議政府撥款圖書館購書的同時,也撥款鼓勵本地作家更積極地投入創作,發揮創意。

任職學校圖書館主任的蘇仲妍則指出,教師有責任推廣閱讀,與學生分享閱讀的好處,提昇學生閱讀的興趣。

「以往的生活簡單,課餘便是看書,最多是看電視,沒有特別多的娛樂。」蘇仲妍說:「現在的學生有很多選擇,投放更多時間於課外活動或用電腦上網,學生相對地減少了閱讀課外書。」

她又指出,網上資訊豐富,學生遇有問題時,容易即時上網取得相關資料或答案,間接令學生未經分析便找得答案,缺乏思考機會。

明愛社會工作督導主任顧振華希望透過這項活動,讓家長與教師更著重有質素的閱讀活動。

他說:「學生上網及使用手機的情況愈來愈普遍,令學童失去閱讀書本的動力,有關方面要舉辦不同活動鼓勵學生閱讀。」

他說,明愛轄下九間圖書館,每年都會舉辦相關活動,配合不同主題和獎勵計劃,以鼓勵學生培養健康的閱讀風氣。(姚/黃)

 

  課外閱讀習慣問卷調查見 印刷版 第十二、十三版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