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濟各發表首道通諭

期數
3621
刊登日期
2013.07.12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7 月 14 日

(綜合辛力社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七月五日發表首道通諭《信德之光》,完成本篤十六世出任教宗時的寫作計劃。教宗指信仰是引導人類的光,啟發社會行動和對天主的奉獻。

通諭由教宗於六月二十九日聖伯多祿聖保祿宗徒節簽署。通諭引言指出,這道通諭讓人重新認識信德的光能照耀全人類;以及藉著紀念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揭幕五十周年舉行信德年的機會,加深個人對信仰的視野,從而宣認信仰的一致和完整。

新通諭分四章,第一章「我們相信了天主的愛」(若壹四16)中,教宗以亞巴郎為典範,指出信德就是聆聽天主聖言,蒙召走出孤立的我,邁向新生命和對未來的許諾。

第二章「假使你們不肯相信,你們必然不能存立」(依七9 談到信仰與真理的關係,尤其在面對真理危機的今日;通諭亦談到信仰與愛──信仰讓人開放心胸接受天主的愛,事實上,信仰亦能夠與科學、不同宗教、無信仰者等任何範疇對話。

第三章「我把我所領受的傳給你們」(格前十五3)談論福傳的重要──誰若向天主的愛開放,就不能守著這恩典不放。教宗提到教會的聖事是傳遞信仰的「特殊途徑」,其中聖洗和聖體聖事尤為重要;而信經、天主經等有助人與天主建立對話的關係。

「天主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希十一16)是最後一章,這章論述了信仰與建構公益的關係。信仰不僅是為永生作準備,也幫助建設社會,好使我們走向希望的前程。教宗寫道:「信仰不是沒有勇氣的人的避難所,而是生命的拓展。」

通諭的結論以「那相信的是有福的」(路一45)為題,教宗邀請整個教會瞻仰信德楷模瑪利亞怎樣教導人以耶穌的眼光看待一切。

彰顯兩教宗團結

七月五日的通諭發布會上,教廷主教部部長韋萊樞機(M. Ouellet 說,《信德之光》延續本篤十六世此前有關「愛」的《在真理中實踐愛德》及「望」的《在希望中得救》兩通諭,而「信」現由「四手」完成,既是榮休教宗給予其繼承人的禮物,亦是團結的標記。

教廷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總主教(R. Fisichella)稱,新通諭雖然取用了本篤十六世的一些見解,以及他訓導中部份內容,同時也強烈地反映出教宗方濟各當選後第二天彌撒講道中用過的三個動詞:行走、建設、宣認。

通諭提到本篤二月榮休前已完成初稿,教廷信理部部長穆勒總主教(G. L. Müller)稱,通諭不少內容均來自本篤,由方濟各總其成。他說教會只由一位教宗領導,故此通諭由教宗方濟各一人簽署。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