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源陳德雄晉鐸銀禧

期數
3621
刊登日期
2013.07.12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7 月 14 日


源源神父:傳教士啟發我聖召

                    


教區神父李志源(部分教友䁥稱他為「源源神父」)與陳德雄一起在聖神修院修道,本年是他們晉鐸銀禧。李志源說,是兒時所接觸的傳教士帶領他走向司鐸之路。

李志源在土瓜灣、橫頭磡一帶長大,放學回家要幫助母親穿膠花、剪線頭等以幫補家計,有時還要托著大包毛衣走到黃大仙警局外交貨,然後再拿新一批貨回家,是六十年代獅子山下基層巿民的生活寫照。

他形容自己是「在獅子山下的紅番區成長」。他曾跟隨信奉基督教的同屋參與主日學、團契;又曾與天主教徒鄰居分享教會救濟品⋯⋯儘管他不是出生於公教家庭,但很早便已知道教會的存在。直至小五插班入讀天主教的福德學校,李志源正式接觸天主教。

受聖召觸動的時刻

「記得小六時,聖母月要念玫瑰經,雖然我不是教友,但亦感受到那份寧靜和平安,我開始對天主教感興趣。」他形容這是自己首次對聖召有觸動。後來他升讀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學校傳教士的臨在改變了他的人生。

首天上學,李見到校長身後的外籍人士,他就是校監雷志遠神父。「我覺得很意外,他離鄉別井來香港,學習廣東話、獨身全心侍奉天主,他令我開始渴望探求天主教信仰。」後來他跟隨另一傳教士達碑立神父學道理,中三在聖博德堂領洗。

中學畢業後,李志源在電子廠工作,也想過未來的人生路該如何走:「是結婚?獨身?還是過修道生活?」他說:「我想到教我道理的達碑立神父,為了服務智障人士連性命也賠上(達神父為智障人士找尋康樂場地時發生車禍身亡),我在想:誰人延續他的使命?」

於是他採用了「排除法」來決定自己的前路,首先他剔除了獨身生活,然後把婚姻及司鐸召叫一併思考,「我曾有心儀對象,但同時也探求聖召。」後來,一位剛升執事的青年啟發了他打開修道之門,經過不斷的探索和辨別,最終李二十五歲進入聖神修院,三十二歲晉鐸。

修道期間,李已下定決心,不要做一個象牙塔內的修道人,他要成為一個關心社會,與弱老者同行的神職人員,「每有相關新聞會剪報,亦留意政府的社會政策;每次放假前,會先到田灣的安老院探訪長者才回家。」

一九八八年晉鐸後,李神父先後服務過海星堂、教區勞工牧民中心(新蒲崗)、善導之母堂、聖若翰堂,以及現時的聖本篤堂。

與勞工同行

在徙置區及工廠區長大的李志源,晉鐸後當然不會忘記勞工階層,「當時勞工牧民中心剛在新蒲崗成立(一九九二年),我是工人出身,與工人接觸也挺合適。」他在一九九三至九五年擔任勞工牧民中心神師,又與工青會在街頭設站,為工人講解勞工法例,工人最有興趣了解的,是長期服務金的計算及遣散費,「藉此陪伴工人,讓他們不感孤單。」

現時服務聖本篤堂,李志源希望堂區有所發展,如成立基基團,但信徒參與仍在起步階段;他亦計劃發展青年牧民工作,組織樂隊吸引青年參與教會。

「能解決的事,不必去擔心;不能解決的事,擔心也沒用」這話雖出自西藏諺語,但也是李神父的座右銘,他笑說:「這話讓我每晚也睡得很甜,其他的事,留待第二天才繼續吧!」(高)

 



大眼神父:愉快地活出司鐸召叫

                                       

人稱「大眼神父」(因為他的眼睛很大)的教區神父陳德雄,今年是他晉鐸銀慶。他愛說笑,常把身邊經歷的趣事寫成笑話,不論是信徒或非信徒,也感受到他是位快樂的神父。

無論是親身接觸過陳神父的信徒,或是從交友網絡中認識他的人,都會覺得這名大眼神父很風趣,但他卻回應道:「我『周身刀』,但沒有特別專長,每事知道一點點,已使我生活得多姿多采,怎會覺得沉悶。」

他也喜歡以不同的方式去豐富信仰生活,可算是層出不窮,例如是鼓勵信徒勤讀聖言,凡是他服務過的堂區,都會出現聖經金句的蹤跡——「聖經金句句句甘  每日一句好開心」,「我喜歡用簡易的方式說天主、談信仰、讀聖經,每天一句簡單聖經金句,很易明白!」

除了他負責的堂區,好些堂區每月也收到陳神父的聖經金句,讓信徒閱覽;近年facebook的興起,他與時並進地把金句延續到網絡平台,也吸引非信徒。他說,這方法使人容易接觸信仰,適合現代或不同階層的人。

聖經金句以外,他亦於十多年前推出各色各樣的天主教精品及服飾,「應該是二千年普世青年節開始罷,我用了『曾灶財字體』寫上地鹽世光作世青的標誌印製T恤,後來發現其他信徒也喜歡,便開始製作與信仰有關的精品。」

突然發生的召叫⋯⋯

談及他的聖召歷程,他形容是突然發生的。他是聖瑪加利大堂的教徒,一直活躍於堂區生活,曾參與聖母軍、主持培育聚會等,但對堂區的聖召小組,他表示從不感興趣。

一九八○年中秋節,陳神父在陳志明神父不斷的邀請下參加了聖召營,「當時只是本著休息的心態參與,記憶中,那天的靜默環節是要參加者思考個人的未來路向:修道、獨身,還是婚姻召叫⋯⋯誰知翌日彌撒便出事了。」

他憶述,那天他在懺悔禮中看到自己的罪,同時深刻感受到天主對他的愛,「這種獨特的感覺只維持了十秒八秒,那刻相信天主愛我,我開始失控地哭起來。」

就是這突然發生的召叫,往後數天他茶飯不思,經祈禱後,決定約見堂區神父辨別。他說,由聖召營到決定回應司鐸聖召只有五天,結果他於八一年進入聖神修院,那時他才二十七歲。

陳德雄有十兄弟姊妹,他排行第八,問到家人是否接納他這個決定,他說:「母親聽到我的意向後,便說:『我有八個兒子,誰當神父也沒有所謂。』」母親唯一的要求是他有空回家晚飯便可,這令他愉快地走修道之路。

他先後服務過十個堂區,去年九月被委派為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主任司鐸。他的眾多「業績」,最為人認識的是創立「男人會」。一九九五年他在聖伯多祿堂服務時,發現好些男教友沒有聚會的地方,傳統的善會亦未必適合工作忙碌的男士,「男人會每月聚會一次,每次主題不同,例如如何愛錫老婆、如何教導子女、當男人的難處、公餘的消遣等⋯⋯讓他們盡訴心中情。」後來他每次調任另一堂區,也組織男信徒團體,讓男士分享生活及信仰。

屈指一算,今年是陳德雄晉鐸二十五年,接受訪問當天是六月十八日,正是他晉鐸周年的日子。他還記得晉鐸時引用的聖經經文:「如果我還求人的歡心,我就不是基督的僕役。」(迦一10)他說,這話是他的做人寫照,「我所作的並不是為討他人歡心,不然我是不會做的。」(聰)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