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基層住屋

期數
3621
刊登日期
2013.07.12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7 月 14 日


劏房家庭談住屋問題
社工要求加強社區配套


(本報訊)本港基層的住屋問題嚴重,分間樓宇單位(俗稱劏房)的低收入租戶長期面對高昂租金及環境惡劣的問題;有明愛社工指出,這是由於輪候公屋「上樓」的時間太長,令問題愈趨嚴重,建議加強社區配套幫助劏房家庭的需要。

張李齊捧與丈夫及三名子女,兩年前搬進東九龍一舊樓的平台鐵皮屋,面積約一百平方呎的劏房月租高達三千元,她說:「廚房及廁所在同一地方,若煮食時孩子要如廁,真的很不衛生。」

每天弄好晚飯後,張太便抱一歲的幼女在街上流連,「家裡沒有足夠地方開飯,我帶女兒下樓,待兩名兒子及丈夫晚餐後才回家。」至晚上十一點,她又再帶女兒上街,等要上學的大兒子入睡後才回家。

居住環境欠佳  時流連街上

張太說,長子今年八歲,患有過度活躍症及學習障礙,「兒子常遭學校投訴上課不留心、課堂上睡覺,我也想他有空間學習,然而家庭環境確實難以滿足孩子的需要。」

她住的鐵皮屋屬於僭建,她說一樓連僭建單位已住了五十戶,夏天日間溫度十分炎熱,張太惟有帶孩子到附近商場流連。社工探訪她時,在狹窄的走廊左轉右轉,差不多走到最盡頭才到達,張太說:「最怕火災,一旦發生火警會走避不及。」她表示申請公屋已逾六年,至今仍未有回音。面對巨大的生活壓力和擠迫住屋環境,張太坦承想過輕生,目前她只有一個心願,就是盡快「上樓」,讓小朋友有空間作息。

居住環境窄  家人時爭吵

另一位劏房戶是從四川來的李女士,她一年前來港,其後因家庭問題與丈夫離婚,育有兩子的她目前只能靠一個兒子的綜援金維持生活,但一間八十平方呎的劏房月租也要四千二百港元,「這裡很擠迫,我與七歲的幼子及十七歲的長子共處一室,不時因為地方淺窄而吵鬧。」

她表示,長子遇有不滿便會離家出走,為免母子衝突只好克制自己不說話,內心充滿鬱結,「有想過做傻事,因內心很痛苦,面對的問題太多,不知從何解決。」

明愛牛頭角社區中心單位主任曾凱倫指出,劏房家庭生活在十分擠迫的環境下,所衍生的情緒問題令人憂慮,社區應為他們提供合適的休憩地方,讓他們不用長時間逗留在狹小的空間中。

他批評公屋的輪候期漫長,新建公屋數目追不上需求,且多以三人單位為主,四人以上的單位只佔三成,「事實上四人以上家庭輪候者眾,往往要等候六至七年才有機會面見房屋署主任。」

曾凱倫提到,住在劏房的孩子活動只限於「床上」,欠缺大肌肉運動,對發育有很大影響。此外,他亦發現不少婦女來港後才遇到婚姻問題,單親家庭又衍生不同的家庭問題。

由東九龍總鐸區關社聯席、兩個堂區、勞委會及明愛合辦的「愛心同行、關懷蝸居」愛德計劃,於五月至十二月為觀塘及牛頭角區約五十戶劏房家庭提供愛德服務;計劃共分成八組,由信徒義工為固定的家庭提供服務。曾凱倫說,若有成效,可延展有關服務。(高)

 



明愛發表劏房調查報告
呎租昂貴   建議重設租金管制


(本報訊)明愛基層組織發展計劃六月二十七日發布「私樓基層租戶境況」調查報告,指出政府有責任恢復租金管制以及租住權保障的相關法例。

明愛基層組織發展計劃於今年五月至六月間,對現居於深水埗明愛社區服務轄區的二百O八位劏房住戶作電話訪問,了解他們現時的住屋困境。

記者會上,社工請來區內劏房戶分享生活情況。街坊黃女士表示,她們租住的房間五月租約期滿後,業主把租金由原來的一千九百元大幅加租至三千四百元,黃女士因不能負擔而被逼無奈遷出。黃女士不滿現時租務條例並不保障基層租戶權益,造成業主經常加租甚至被無理逼遷,她認為若重定租住權保障即可限制業主加租幅度及阻止逼遷。

明愛基層組織發展計劃社工李紹勤公布調查結果時指出,深水埗區劏房居民租住環境惡劣狹小,人均居住面積僅四十平方呎,空間嚴重不足。

李紹勤說,劏房住戶存在租金高昂和濫收水電費等問題,後者亦是變相加租。他表示,受訪者不少為新來港的基層人士,八成半的人正在輪候公屋。他們居住環境惡劣且狹小,而現時的單位呎租中位數已經高達將近二十九元,平均月租也達到了兩千八百元,並且有六成的受訪者在過去的兩年間被業主加過租,最高加幅為百分之六十四點三。

明愛社工梁潔卿希望政府能重設租金管制以及租住權保障的相關條例、控制水電費並為那些正在輪候公屋的基層住戶建立中途組件屋,緩和居住需求。(郭)

 

•  基層住屋系列之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