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區抉擇成長營齊集印尼
以幫助青年信徒成長為宗旨的教區信徒善會「香港抉擇成長營」九名成員,六月前往印尼萬隆參與成長營亞洲區會議,商討這國際善會未來三年的動向,其中香港更將於二O一六年接辦來屆亞洲區會議。
三年一度的亞洲區會議為期五天,主題為「再度相愛」(Falling In Love Again),約一百五十名來自香港、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東道主印尼的成員參與。
香港九位成員赴會
參加會議的香港「抉擇成長營」會長陳穎恩返港後六月二十八日對本報指出,是次會議以愛為主題,讓參加者反思人與天主的愛。會上提到表達愛的五種方式,包括說話、時間、服務、禮物,以及接觸。「例如透過言語,或是擁抱去表達愛,反觀香港人生活急促,缺乏具質量的時間去表達愛。」她說,會議有助與會者明白到要有更多時間表達對天主的愛。
本地營會 面對青黄不接挑戰
陳穎恩說,各地代表在會議上匯報過去三年其本土的實際情況和困難。如新加坡有成員在斯里蘭卡開展抉擇成長營;香港方面則面對青黃不接及人手不足的問題。
她指出,近年參與香港抉擇成長營的人士,營後少有成為會員;另外不少會員已有家室,單身青年人數很少,「團體需要有年輕一輩加入,資深成員則以同行者的角色,陪伴渴望鞏固信仰的青年。」
她說,由去年起,在舉行香港抉擇成長營之前增設「功能團隊」,義工參與營管、組長、司儀等崗位,培育不同的領袖;另於每月舉行泰澤共融祈禱,吸引更多青年加入。
主題「再度相愛」
會議主題「再度相愛」由新加坡的代表構思,他們從本土經驗中,觀察到人們置身繁忙的都市,工作忙碌,面對著生活形式化等問題,很容易會忘記信徒之間要「再度相愛」。他們認為這現象在亞洲其他地方亦見普及,期望藉此主題,提醒參加者重溫與天主的愛。
接待教區萬隆的教區主教Ignatius Suharyo在歡迎辭中表示,期望會議有助參加者經驗團結共融的信仰,以展示教會的特質,並在共融中見證耶穌基督的愛。
各地匯報會務
會上,新加坡代表分享了促進團體分享主題的方法;印尼代表提出如何培育規模較小的基督徒團體;馬來西亞代表闡述「抉擇成長營」的成員如何聯繫堂區神父,以便跟進參與成長營的參加者,同時讓他們投入堂區的青年信徒活動中。
會議期間,參加者匯報會務,亦有機會參加多個工作坊和活動,例如體驗活動「Make a Difference」(創造改變),就是讓參加者透過角色扮演、小組分享、製作蠟燭等環節,透過合作、體驗和分享,重新思考個人生活和價值。
參加者:反思信仰生活
參加會議的香港信徒青年李樂恩七月四日對本報說,會議讓她多了解不同地區的處境,以及反省應以甚麼態度表達對天主的愛。
李樂恩以觀察員身份赴會,她觀察到在不同會議環節前,主持人會先帶領參加者祈禱,這讓她重溫信靠天主的重要,「平日我只在早、晚及飯前祈禱,但看到他們凡事都先禱告,起初也不習慣,但逐漸我也融入當中。」她說,返港後嘗試在恆常祈禱以外,多省察個人與天主的關係。
李樂恩去年開始參與香港抉擇成長營,她指成長營有助她重整信仰,也因此思考團體的重要,「年幼時擔任輔祭,但日子久了覺得有點形式化,參與成長營後,我重新認識天主以及團體對個人信仰生活的幫助。」
二O一六年香港協辦會議
目前,亞洲區約有四十個地方教會開辦「抉擇成長營」,成長營由神父、修道人和信徒一起運作,邀請十八至四十歲的人士,藉著參與成長營反省在自身生活中面對重要的人與他們的關係。
來屆二O一六年的亞洲區會議將於香港舉行,並由印尼成員代表統籌,香港方面負責協辦,提供場地、膳食、住宿等,預計接待一百五十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