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關愛貧困的福傳

期數
3623
刊登日期
2013.07.26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7 月 28 日

教宗方濟各七月五日頒布他任內首道通諭《信德之光》(The Light of Faith)。這是繼教宗本篤十六《天主是愛》的愛德通諭和《在希望中得救》的望德通諭後的一篇,以完成「信望愛三德」的第三個通諭,同時也是信德年送給信眾的禮物。

信德年開始至今,已過了四分三的時間,信德通諭的問世,可說是慢了一點點,不過仍是信德年的一劑治標治本良藥。

新通諭可視為信德年的總結,第三章談論福傳的重要,指出誰若向天主的愛開放,就絕對不能只緊抱著信德而不坐言起行地關愛別人;換言之必須要有所行動。最後一章論述信仰與建構公益的關係,清晰地指出信仰不僅為永生作準備,也幫助建設社會,助人走向希望的前程。

教宗本篤十六邀請信友,在信德年內重新研讀教理和梵二文獻,其最終目標是達到福傳成效,帶給世人希望和救恩。

香港教區信德年小組安排了連串活動,舉辦各類講座和學習,就是朝著信德年出發,最難得的是反應熱烈,各種講習、活動都座無虛席——這是香港教友一貫主動的學習態度,每一類講習都有座上客。

充實信仰,熱中學習固然好,不過,只著重知識而無生活實踐的信仰是死的,更談不上福傳的使命。教宗本篤十六世於信德年文告中,提醒信徒學習目的是「要以身作則,見證福音」、「成為新福傳的使徒和傳教士。」為我們來說,此刻正是以行動履行關社使命的時候。回顧香港教區推動堂區成立關社多年,也看到不少堂區努力地推行,縱然每年都舉辦關社扶貧活動,不過只限於個別的堂區。大體來說,仍然不成氣候,無法一呼百應,更難有長遠的扶貧計劃。

不過,近日喜見教區內一些團體以實際行動落實長遠的扶貧工作,先有個別堂區於去年開始推出煲湯送暖行動,繼而有每月一次的合家歡晚膳;有修會在策劃方濟飯堂;有學生探訪劏房住戶;最近更有九龍總鐸區關社聯席,聯同勞委會及明愛舉辦「愛心同行,關懷蝸居」愛德計劃。凡此等等,一時間教區上下活躍起來了,那是可喜的事,希望引起更多弟兄姊妹關注,帶動各堂區互相取經,因應自己堂區的財力物力,使到這些饒有意義的扶貧關愛,成為常規事工,以免蹈入三分鐘熱度的覆轍!

七月七日湯漢樞機主持世青節派遣禮時也強調傳教精神,呼籲青年要積極傳教、與人分享信仰。今天,香港社會上貧富生活的差距愈來愈嚴重,我們要進入人群中,認識別人的困難,以同理心接待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感受到在關懷、真愛中受到照顧——這才是信德年實踐福傳使命的有效見證。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