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童 年

期數
3623
刊登日期
2013.07.26
作者
黃漱芳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7 月 28 日

我忘記是姨媽或家姐告訴我,當我出生時,母親懷著一腔熱願,渴望我是一個男孩子,因為她已有兩個女兒了。當姨媽戰戰兢兢抱着我,走到媽媽面前,媽媽滿懷希望地望着姨媽問:「是男孩嗎?」姨媽強裝微笑,用輕鬆的口吻把我遞給媽媽說:「是一個很可愛很美麗的女兒」。頓時,媽媽由滿懷希望的心情跌到谷底,媽媽不單不抱我,反而把頭一擺,背着我,很傷心地痛哭起來。這一擺動,就是我痛苦童年的開始。

我不能說媽媽不愛我,因為在家境極度窮困時,她沒有放棄我,只是不痛錫我。由我童年開始,做事稍有差池,或不合她的意思,她會用很嚴厲的判斷加在我身上,認為我是最無用、最愚蠢、最懶惰……,常將我與別人比較,加上她要求我們做人要大方得體,雍容華貴,這給我更大的壓力。經年累月,媽媽對我的判斷,就成了我的自我價值,我100%相信,我是世上最無用的人。漸漸我變成一個害羞、畏縮和無自信心的人。這種無自信,成了日後我生活的重擔,影響着我的成長。

我曾因自己不是個男孩子而自覺不濟。然而幸運地,竟在天主的引領下,我領了洗,得到不少有愛心的人的帶領,經過多人的指引輔導,參加過許許多多的成長工作坊。使我得到了生機。記得一次的工作坊中,導師要我們憶述童年的事,當日我一面講,一面不能自制地痛哭,導師突然走到我面前,把我拉起來,擁抱着我,對我說,若媽媽現在就在你面前,你會對她說甚麼?我不假思索:「媽媽,你為甚麼如此待我?若不然,今天我會飛了。」我哭得不能自已。

經過多年不少成長的培育,將我從負面的自我價值拉出來。我開始能從積極面去看事。但每想起不快的童年,媽媽的不疼錫,仍常耿耿於懷和抱怨,自覺是生命中最大的遺憾。雖然我明白,這是對成長的障礙,就如人隨時打開背着不肯放的垃圾包袱,自會受着這臭味的煎熬。放下?又談何容易?

每次想到耶穌在十字架上對天父的祈求:「父啊!寬赦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甚麼!」內心總是懇求耶穌,給與我寬恕的恩典。

偶爾,一次碰到多年沒有見面的大表姊,大家談得很投契,談到我倆媽媽兒時的事時,才知道,原來我倆媽媽都有一個很痛苦的童年,是媽媽從來沒有向我們表達過的,這令我非常難過,在內心的深處,對媽媽生出一份同情和憐愛,自此,我不再怪責媽媽了。她所背負的痛苦,可能使她不知道她對我所做的。其實,我比她幸運多了。

以往,因着我無法寬恕曾令我受傷過的媽媽,所以使自己感到痛苦,今日我體會到,放下這包袱,我才得到真正的平安、喜樂和自由。正如德國靈修大師古倫神父說:「如果沒有寬恕,我們無法擁有美好的人生,如果沒有寬恕,我們無法與人相處。」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