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八十八天泰澤生活
泰澤團體,一個由為數約百名天主教修士和具有不同基督新教背景的弟兄組成的祈禱團體,位於法國南部里昂近郊一個名叫泰澤的小鎮(這亦是泰澤團體以泰澤命名的原因)。而我則有幸於兩年前的夏天,到泰澤團體跟修士,與跟我一樣受泰澤團體邀請、來自不同國家的青年,及數以千計來自世界各地的到訪者生活了三個月。
大部份人認識泰澤,多因為那些既美麗又充滿默想性的歌詠和短誦,而我在這八十八天的生活體驗、在每天早午晚三次歌聲動聽得直逼演唱會級數的祈禱中,則有更深的體會:默想性的詠唱為我們開闢了一條聆聽上主的道路。泰澤音樂是以優美的簡單並能表達信仰的基本實相的歌詞,隨著歌曲不斷重複詠唱,讓我們的心神能夠真正地靜下來,默想天主的臨在、救恩的甜蜜。是的,其實泰澤很強調心神寧靜。有時候,我們會因忙碌、疲累,甚至是生活中和社會上帶來的壓力感到沮喪、迷失,並忘記了基督來臨世界的意思。只有讓自己的心靈真正靜下來,才能把自己從繁囂的生活中抽身,聆聽天主的聲音,感受聖神臨在的喜樂。那可是記起信德、望德、愛德的喜樂!
事實上,選擇在主內的喜樂,並不意味著我們能夠逃避人生的問題,但它卻提醒我們能夠選擇怎樣去面對現實,甚至是痛苦。比如說:勇氣、義憤、寬恕、仁愛等。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次的泰澤祈禱中段也有五至十五分鐘的靜默時間。
在泰澤的生活,除了祈禱和靈修外,還有不少時間跟來自超過三十個不同國家的青年交流。泰澤的生活是簡樸的──沒有電腦、沒有遊戲機。工餘時(我們在那裏七天也要工作呢),大家只能進行簡單的消閒活動,如散步行山、圍在一起聊天和玩簡單的遊戲(亦當然少不了結伴觀賞日落的美景)。也許正因如此,朋友間彼此的交流能更加直接,而我更有幸能親近在香港已漸消失的大自然;但當中最令我深刻的印象,是這種人與人間真摯的交流讓我反思:在香港,人們會以工作收入、從哪裡畢業,甚至乎你的英文說得怎樣去評價你是一個怎樣的人;然而在這裡,不同膚色、語言、宗教、國籍的人卻只會希望跟你分享彼此的故事,甚至是一個簡單的微笑以示歡迎和友好,去感激來自不同地方的大家能在這裡相遇的緣份。在香港這繁華盛世,我們是否已被社會那唯利至上的價值觀蒙蔽了自己的心靈而選擇了「踩別人以抬高自己」的方法去肯定自己的價值?在福音中,基督在對人與人間的尊重這課題上,又有怎樣的教誨?
那是一個在簡樸的生活中、在聖神的帶領中,重新思索生命和再次體驗在主內的喜樂的泰澤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