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接任斐濟總主教
(本報訊)華僑第二代成為太平洋島國斐濟的新總主教,其祝聖典禮已於六月八日在首都蘇瓦的阿瑞納體育館舉行。
伯多祿.鍾總主教(Peter Loy Chong)的父親是移民到斐濟的華人,母親是中斐混血兒。鍾總主教的前任馬塔卡總主教(Petero Mataca)領導蘇瓦總教區三十六年,經歷了國內動盪時期,包括四次政變。
長期在斐濟傳教的科爾根神父(Pat Colgan)形容,這是期盼已久的事情,尤其對這個由多種族混合而成的國家的少數族群而言。位於斐濟以東另一島國湯加的馬菲主教(Soane Mafi),以及來自新西蘭惠靈頓的迪尤總主教(John Dew),也前來參加由馬塔卡總主教主持的祝聖禮。
科爾根神父表示,這次籌備工作很龐大,包括為當天前往體育館參禮的一萬五千人準備食品,還有三百多位歌詠團成員及逾百位參與籌備禮儀的人員,進行了幾週的排練。
歌詠團裡有吉他及印第安傳統樂器的伴奏者。斐濟武警樂隊的十三位成員,雖然只有兩位是天主教徒,也義務提供協助。
聖高隆龐會神父科爾根說,這次慶典的禮儀本身已經相當豐富,如果還加入任何文化禮節,那就更複雜了。
愛爾蘭籍傳教士麥基雷恩神父(Donal McIllraith)用英語為電視台、電台,以及互聯網作評述,而塔馬塔瓦萊神父(Lanieta Tamatawale)則為聽障人士提供手語服務。
鍾總主教是斐濟第二位接受祝聖為主教的本地神父,從他身上反映出他希望提倡的教會形象。
去年十二月下旬,當他接到主教任命的通知後說,期望在當地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發展教會及其信仰。他解釋,新斐濟致力於發展成一個真正多元文化的社會,而不是許多民族被一個團體所控制的社會。
他的牧徽描繪了一隻卡瓦碗(卡瓦是當地一種酒,也用於慶典場合)、海洋(經常用來象徵天主)、以扁編繩圍成的圓圈、一條魚(中國文化裡「團結與忠誠」之象徵)、鯨魚的牙,以及一盞陶燈,其涵義為:總教區覆蓋的四個島上的捕漁民族,在四部福音指引下生活。
當時的鍾神父在採訪中說,他主張「處境神學」,就是「以人們的疑問和難題為出發點的神學,它與本地處境息息相關」。
他的博士論文曾論述這一重點,其探討的主題是:在斐濟處境下的神學,對他稱為「與國家政變成為一體的文化」的回應。
他的牧徽格言是:「教會在世界內」。他續說,十萬天主教徒組成了斐濟的天主教會,他們也需要成為這國家、這世界的好公民,並做傳播信仰的大使。
據《新西蘭天主教新聞》報導,逾一百一十七位官方嘉賓,包括總統、總理和許多內閣官員,出席了祝聖禮,還有許多已移居新西蘭和澳洲的斐濟人特地趕回來參與慶典。
馬塔卡總主教在告別演說中表示:「我心中充滿喜樂和感恩,因我曾陪伴這位新總主教一起渡過他做修生的八年時間;在他成為神父後共事了十二年;在他出國進修的六年中,我為他祈禱,給他鼓勵與支持。」
這位榮休總主教最後說:「我請求你們,請求天主教團體,為我們的新總主教伯多祿祈禱,陪伴並支持他,就如我做了五十三年司鐸、做了卅七年總主教時,你們為我所做的一樣。」(天亞社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