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領執事職前
教區修生溫國光將於八月二十四日(週六)下午三時於九龍聖德肋撒堂領受執事職,以下是溫國光晉秩前的分享
——編者
記得在兩年前,我每個月都為《公教報》寫一篇文章,就是報告一下,我在肯雅的生活概況。可惜,為期一年的文章分享,寫到最後的一篇時,我只有小結,而沒有總結。因為我實在不知道,怎樣可以把一個這麼豐富的牧民體驗,用簡單而清晰的思想和文字表達出來。所以,就留待兩年後的今天,在我準備領受執事聖職的時候,以肯雅的生活體驗,作為我在修生的階段,生活和學習反思的總結。
在肯雅的經驗中,教我畢生受用的,可算是一份內心的皈依和革新。簡單來說,可以用「真誠分享」幾個字,作為這次經驗的主題和總結。其實,在牧民體驗的起初,基於語言的障礙、文化的差異和習慣的不同,使我生活在極大的困擾中。我常常自以為是一位能言善辯的人,但當時卻淪為詞窮語塞、搜索枯腸,確實是教我有點兒沮喪。儘管不說語言的差異,使人際的溝通有著重重的隔膜,即使能用當地的語言,並能簡單和精確地,表達出我心之所想,然而因著文化的差異,仍會帶來莫大的誤解和麻煩。有一次,當我帶著無奈和無助的心情,默默地瞻仰著耶穌至聖聖體時,忽然從內心的深處,發出一道溫柔的聲音,是一道似曾相識的聲音。那聲音問我說﹕「現在,你還有甚麼,可以跟別人分享呢?」當時,我反問自己﹕「對啊!除了這些外在的東西和能力外,我還剩下甚麼?」這一句「我還剩下甚麼」,成了我日後,看生命價值和神修果實的指標。藉著這一次與天主的對話,教我在回應聖召和修道的路上,學懂了最重要的一課。
究竟,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我有甚麼好東西可以跟別人分享呢? 這個我是否能真誠地擺出來,與別人分享嗎?
原來要將自己的日常生活,轉化成「真誠分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就是要使自己的生活,調整或提升到,值得跟別人分享的層次。其次,就是要有一份勇氣和慷慨,能夠大無畏地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真性情。因此,從肯雅回港至今,「真誠分享」這份精神,總是陪伴著我過每一天。內在地,它常常提醒著自己,誠實地面對自己的不足和不是,並且不斷的作出調整和改善。外在地,它豐富了我與各人的關係,如神長、兄弟、教友、家人和朋友等等,使我能遠離所謂法利塞人的虛假,努力成為一位表裏如一的修士。 因為只有藉著真誠作基礎,才能使生命的分享,變得有內涵和價值。否則,即使是看似熱烘烘的真情分享,也只不過是冷冰冰的公式交換,是騙人和虛偽的技倆而已。
因此,在七年的修院生活和牧民學習中,對我來說,「真誠分享」就是最重要的內在修持。回想當初,我膚淺地以為在修院的學習,是為著將來的工作,為著要「學做」一位好神父。反觀今天,我深刻地悟出在修院的磨鍊,是為著將來的生活,為著要「成為」一位好神父。不久,我就要被祝聖為聖教會的執事,在回應司鐸召叫的路上,我又走前了一大步。為此,我祈求上主天主的光照,好叫自己在專責愛德服務的執事聖職中,能成為一位真誠友愛、慷慨熱心的聖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