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接待旅客 接待天使

期數
3624
刊登日期
2013.08.02
作者
李靜敏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8 月 04 日

「不可忘了款待旅客,曾有人因此不知不覺中款待了天使。」(希伯來書十三2)可是香港政府沒有接待我們的「旅客」,中心服務的巴基斯坦裔香港人,由於部份不諳中英語,當他們使用政府服務時,經常因為言語障礙影響使用、甚至未能接觸不同的扶貧措施,而令他們的生活貧上加貧。

中心較早前進行一個研究,發現六成的低收入少數族裔不認識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超過五成不認識學生資助辦事處的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學費減免計劃、三成三不認識該處的中、小學資助計劃。本來本地的巴基斯坦及尼泊爾少數族裔人口的收入中位數已比本地人低約一成(二O一一年統計處數字),加上巴基斯坦裔的贍養比率比本地人高一倍,他們更應獲得政府額外的協助,可惜由於他們的言語障礙而不敏銳於政府單以中文或英文推出的宣傳,他們貧窮的處境反而比本地華人更難以透過政府服務而改善。

例如我認識的一位巴基斯坦裔保安員,他之前工作十二小時但只獲僱主支付九小時的工資,由於他沒有能力負擔舊區租金的不合理的加幅,因此他只能安排子女及妻子返回巴基斯坦暫住以減低租金的開支,現他與其他同鄉男性共八人合租一單位,他租住床位合乎較早前關愛基金為惡劣居住環境而設的津貼受惠資格但他一直不知道有此津貼。

另一位巴基斯坦婦女,她有兩個兒子就讀小學,但直至大兒子升上小五後她接觸中心,才知道她家庭的收入合乎申請學生資助辦事處的中、小學生資助,她說每年九月交書簿費為她是最擔憂的,如果她任職地盤雜工的丈夫的開工不足的話,她便沒有足夠的錢為兩個兒子交書簿雜費了。她因不諳英語之前錯過了學校派發有關學資處申請資助資料。

還有一位申請公屋超過七年但仍未獲派公屋的巴基斯坦裔家庭,他輪候的編號早已超過了很多,所以他多次親身前往房屋署的總部查詢,但每次都沒結果,這可能由於他不諳中英語,對方才沒有正式處理,中心亦曾代他致電熱線也未能了解延遲的原因,及至中心協助申請人以英文去信房屋署了解申請狀況,房屋署才立即「派樓」給他!

雖然如此,我也見過用心接待客旅的人,曾經一次在醫院看到護士透過醫院管理局的少數族裔翻譯員細心地向病人解釋她需要注意病情的跟進事項,讓那病人不因不諳中英語而延誤了病情。

雖然種族歧視條例已立法數年,但它只定義了何謂不合法的歧視行為,政府並沒有為如何促進平等權利而法定要求各部門為所有香港居民提供人人平等的公共服務,不因言語障礙而接觸不到或不能履行使用其本身應有的權利。

就算在少數族裔人士的口中,他們所遇到的政府部門人士、都是「有好有壞的」,可能一些視他們為社會負擔、一些則平等對待他們。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百年通諭》中曾表達:愛護別人,尤其是愛護窮人——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基督自己……除非我們把窮人看作是一個讓我們去施行仁愛和獲得更大財富的機會,而不是一個可厭人物和負累,公義就永遠難以達致。

讓我們珍視每一個接待天使的機會。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九龍)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