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明愛倡建中途組件屋

期數
3624
刊登日期
2013.08.02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8 月 04 日

(本報訊)為改善公屋輪候者的住屋問題,明愛社區發展服務近日發表倡議文件,呼籲政府推出中途組件房屋,以應付基層市民在輪候公屋期間,需租住條件欠佳居所等處境。明愛解釋建議能彈性利用閒置土地資源,以符合經濟及永續發展的原則,回應社會需要。

明愛社區發展服務於六月二十一日發表《建造中途組件房屋應對基層市民迫切居住需要》倡議文件;又於五至六月期間,訪問一百個現居或曾居於公營組件房屋的家庭,六月廿一日同場發布「組件房屋住戶居住印象調查」結果,指出中途組件房屋符合市民對廉租公共房屋的期望。

是次倡議的中途組件房屋,以輪候公屋市民為受惠對象,為他們輪候期間提供另一選擇,以低廉租值租用附設獨立廚廁的單位,獲配公屋後即行遷出。文件指出,是次倡議所指,用於建組件屋的「閒置土地」包括所有政府部門轄下,等候安排、已暫停或已終止原來運作用途的土地,在港九新界各區該等土地處於規劃空窗期間,可多加善用,建造組件屋為大眾紓困。

組件屋建議選用預製組件形式興建,建造與清拆的時間較鋼筋水泥結構短,結構安全亦能符合法定水平。除有利盡快實行新政外,當組件屋座落的閒置土地確定未來發展計劃時,可短時間內拆卸組件屋,再覓地重建。日後樓市降溫,政府亦能彈性減少全港組件屋數目;亦可儲存拆卸組件,循環再用。

租金低廉  切合需要

「組件房屋住戶居住印象調查」結果顯示,八成半受訪住戶已申請公屋。他們普遍認識到其居住條件較遜,也理解其過渡性質,並期待上樓改善生活。逾九成半受訪住戶,現時每月繳交的租金不超過一千港元,更有四成人只需付五百元或以下;逾八成受訪者表示因低廉租金,而選擇入住組件屋。

明愛觀乎受訪者的回應,預期推出中途組件房屋,符合基層市民對廉租公共房屋的期待,入住市民亦能理解及依照在編配公屋後要遷出的安排。文件表示,期待政府能突破官僚制度的因循思維,因應當務之急開創房屋政策新局面,推出新政策,具體確切回應社會需要。

私樓租金升幅持續,基層家庭本以入住公屋為改善生活的寄望;惟截至三月底公屋輪候冊上,已累積近二十三萬宗申請,未來十年大幅增加建屋量的計劃仍在磋商。公屋供不應求,基層家庭只好轉投劏房。根據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公布數字,香港現有十七萬人以劏房為居所。(澄)

 



甚麼是「中途組件房屋」?

要全面應對基層市民的住屋問題,對政府而言,行之有效方案唯有公屋一途。惟遠水不能救近火。因此,明愛社區發展服務希望倡議當局,能彈性利用目下全港各區的閒置土地資源,建設「中途組件房屋」,為正輪候公屋的市民,提供即時的房屋援助。

是次倡議的「中途組件房屋」,既非重複現時的「中轉屋」政策,亦非與計劃興建的公屋競爭土地,更無意爭論如何改造舊建築才能令符合屋宇安全。「中途組件房屋」是一個嶄新的房屋政策,是要求政府彈性創新,有效率地回應社會需要。

「中途」的意思在於向公屋申請人,在輪候中途提供多一個選擇,以低廉租值租用一個附設獨立廚廁的單位,直至他們獲配公屋即行遷出。

以輪候公屋市民作為受惠對象,如此選取是維持社會對公共房屋資源分配的既有共識,避免開創另一制度。

現時一般家庭在輪候公屋接近兩年的時候,往往會受邀申請編配特快公屋,取用「曾發生不幸事件」的凶宅或條件差劣的公屋單位。這是現時的既定程序。當局若推出「中途組件房屋」,便可就同一時機出信邀請輪候冊登記家庭入住,此做法既可利便行政,減省額外程序,亦方便官員推行,有利市民及早獲得新政策帶來的幫助。

政府過去論及可建公共房屋的地皮,往往只提及房委會或地政總署轄下的空置土地,並時時強調土地供應不足。是次倡議所指的「閒置土地」,卻指向所有政府部門轄下,等候安排、已暫停或已終止原來運作用途的土地。

是次倡議的「中途組件房屋」是須要在港九新界各區建起來。原因在於這並不是長期解決市民住屋需要的方法。市民會為了平租而選擇遷進「中途組件房屋」,但若然要他們遷離原來居住區域,而又未知是否將來上樓的區域的話,一般人也會為免不必要的轉工轉校而拒絕考慮。各區皆建才能真正惠及大眾。

 



基層市民難覓立錐之地


過去基層家庭以入住公屋作為其中一個改善生活的寄望,只因公屋租金比私人市場低廉。可是過去十年,平均每年公屋建屋量只有
15031個單位,致令公屋輪候冊截至今年三月底已累積了228,400宗申請。

有房委會委員曾評論政府宣稱「等候三年便可上樓」的說法,已不符事實。縱使政府有意在未來十年大幅增加建屋量,該計劃仍只在磋商階段,要通過層層疊疊的官僚行政,而付諸實現恐怕還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在未來的十年間,基層市民的居住困境只會每況愈下。

上世紀50年代以降,當公共房屋政策失效時,市民會在山邊、農地、荒地上搭建木屋來自救。時至今日此等做法已遭法例禁止。惟住屋需求仍不斷湧現,誘發有私人房屋及工業大廈單位的業主在其物業內僭建,設置一屋多伙「劏房」,甚至一房多伙「棺材房」。在鄉郊地區不少地主也爭相效尤,改建舊豬欄雞舍為套房,比比皆以不菲的租值租出,以呎價計可媲美半山豪宅。惟因每月租金額比租下全個單位的數額較小,所以不少基層市民在輪候公屋期間,也得租用這些劏房。最近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就曾委託顧問公司研究,並公布香港現時有6.69萬個劏房,當中住上17萬人。

無論整體房屋租金水平持續上升,抑或劏房僭建湧現,也都反映出現行房屋政策的體制已失效,未能解決基層市民的住屋需要。當局未有監管及取締這些非法僭建劏房,有業主更變本加厲,以不立租約來容讓自己即時趕走租客,轉租再賺取更高租金。對正輪候公屋的租客來說,這種不可預期的加租壓力,令他們長久處於憂患不安。

以上種種,皆指向香港社會現已面臨一個核心危機。如未能及早協助基層市民應對居住困境的話,只要租金水平再持續上升,去到大眾未能承受的水平,便會造成市民無處棲身的社會現象。屆時本港定要承受犧牲相當的社會成本。

 

  明愛社區發展服務
明愛基層住屋系列之三 /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