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病者的信德
近日,我認識的朋友、教友中有不少患上了重病,他們在面對疾病時的態度,均使我經驗到天主常與他們同在。他們對主的信德也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得到這病,是需要受一些痛苦。但我會多點祈禱奉獻給天主,亦會邀請我的家人和我一起祈禱。」將病苦奉獻給天主,與被釘的主耶穌連結在一起。這些渴望並不是出自健康的人,而是出自患病的人。他正受著病痛的煎熬,但他仍對天主懷有信心。他知道治療的過程並不容易,但他明白到信仰團體對他的鼓勵和支持,使他的路走得較易。「堂區是我的家,每一位兄弟姊妹的祈禱,我都收到了!多謝支持!」信仰團體除了分享喜樂及成果外,還需要承擔痛苦與焦慮。當有教友患病時,堂區內的藥方便會廣泛傳播:偏方、藥療、食療、中藥、自然療法等。這份溫暖的手足之情實在是信仰團體的一個特性,因為我們有主耶穌基督作為生活的中心。
「因為我們知道:磨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望德,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天主的愛,藉着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羅五3-5)患病時肉體所受的痛苦可說是天主給予人的淨煉,因為很多時候病人的生活完全改變了,生活習慣不同了、生活圈子不同了、價值也許亦會改變。在這些改變中,如果能從信仰的角度作出調適,他們便能從中達致成長。其實,很多人在日常生活由於慣常的生活節奏,身體與生俱來的感官可能因習慣性而失調,形成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等陋習。但在患病時這些感官由於受到挑戰,而使病者對它們有所渴求。這情況不單在物質的感官上,靈性的感官也受到同樣的衝擊。當患病者躺在病床上思索過去的生活時,他或許會發現靈性上有很多的缺乏:對家人關心不足、和朋友沒有完全交心、只著眼於金錢名譽、對自己的潛能未有充份發揮、對世界、社會、家人、及自己的愛不足夠……。因而,很多病人均會在這期間與自己、家人、朋友傾心,重點釐定生活的方向。這個過程也許並不容易,但卻是一個更新的機會,為人帶來希望。
除此之外,病人很多時候亦會將一切交托給上主。因為他們相信天主是生命的主。日前,我曾為一位彌留的病人施洗。從他的家人知悉,他原先已進入危險的狀態。但當我詢問他的意願時,他卻非常清晰地回答:「我願意!」在預備領洗的過程中,對於棄絕罪惡、宣認信仰的回答也是很清楚的。當洗禮完成後,他對我說:「神父,我原先已是聽不到的了,但當你問我意願時,我的耳朵好像開了一樣,我完全聽到你的每一句說話。神父,多謝天主的仁慈!」這位病人原先已被醫生判斷為接近死亡,但直至今天已過了一個多月,且可還他的心願,回家休養。這次經驗中,我不單使一位病人領洗入教,使他得蒙天主的恩寵,同時亦因他家人的見證,使他的妻子亦願意學習要理,皈依天主。這實在有賴這位病人的信德。因此,疾病的磨難使生命得到淨煉,從而被聖神光照,跟隨主耶穌的腳步,更新生活,與主結合,邁向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