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鄭碧蓮陪伴智障女兒

期數
3626
刊登日期
2013.08.16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8 月 18 日

在患有輕度弱智及學習遲緩的女兒身上,信徒鄭碧蓮見到耶穌的臨在,更從扶助女兒信仰的培育導師及神父當中,她深刻體會人與天主合作的關係。

屯門聖瑪竇宗徒堂信徒鄭碧蓮的女兒兩歲時,證實患上輕度弱智及學習遲緩,女兒外表如常人無異,只有從她言談舉止中才會察覺得到。

鄭的女兒現已三十四歲,過去十三年,女兒參與由教區傷殘人士牧民中心設立的「樂融融慕道班」,為十餘歲至四十歲的智障以及自閉症學員提供信仰培育。

在鄭碧蓮眼中,女兒是幸福的。她說女兒加入「樂融融」時已十八歲,早已領受堅振聖事,但原來有不少同樣情況的小朋友,在嬰兒領洗後便沒有機會接受初領聖體及堅振培育,「一般堂區的主日學未能幫助這類孩子,因為他們隨時會不自制地大叫大跳,部份教徒未必接受。」

幸運地,鄭碧蓮的女兒在瑪利諾修會譚建平神父(Thomas A. Peyton)安排下在堂區參加慕道;當時譚神父剛派往聖瑪竇宗徒堂服務,在主日彌撒中留意到她兩母女,「彌撒後譚神父主動問我,女兒是否在學習上有問題。後來他得悉女兒已十二歲,仍未初領聖體及堅振,便安排專人為女兒及另外兩名中度弱智的兒童學道理。」

從服務者身上看見天主

她說:「譚神父好像耶穌一樣主動尋找有需要幫助的人,女兒從來沒有人關心她是否領聖體、領堅振,但譚神父察覺到一個信徒的需要。」這經歷令鄭得到啟發,願意效法神父的愛及全心的奉獻,遂開始在堂區教授主日學。

鄭碧蓮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多年,由幼稚園教師升至校長。她說,「樂融融」導師的耐心教導,影響她如何實踐天主教教育的精神,「在樂融融裡,導師不會計算孩子能吸收多少,每次都準備豐富的教材,啟發我在教育崗位上也要做好本分,盡力為學生提供信仰培育。」

她曾先後在兩間天主教幼稚園任校長,積極製造兒童與主相遇的機會,如安排每日早禱,親自教授聖經課,及早讓兒童認識信仰。她早年完成教理班的課程後,再修讀禮節司課程,對日後教授道理班很有幫助。

鄭曾有兩年時間在一所修會中學工作,發現許多信徒學生未有領堅振,便主動與家長聯絡,放學後為學生教授堅振班。「我見證了樂融融的導師的服務,要以他們為榜樣,與天主合作,為不同的人提供信仰培育。」

女兒在樂融融很快樂

鄭碧蓮很感激樂融融的導師懂得以合宜的方式用心地培育孩子,「導師不會視孩子是有障礙的一群,課程內容與一般主日學無異,主要環繞著信仰生活分享、教授聖經、關心他人、如何祈禱等。」

「女兒在團體內很快樂,在那裡不會被人看不起,孩子間亦會互相幫助。」她說女兒自參與樂融融後,每主日都會參與感恩祭,個人的責任感亦有所提升。

鄭亦經常參與「樂融融」的家長聚會,團體亦會定期舉行生日會、彌撒及修和聖事等,使家庭間得到信仰及生活上的支持。

「我的女兒已是成人,不過因智力問題,她將來會面對不同的困難,但『樂融融』的信仰培育,讓她明白在人生路中有天主的扶持。」

「我在女兒身上學到忍耐、包容;在神父及『樂融融』導師身上看到天主的愛。讓我明白無論在哪一崗位,只要願意與天主合作,祂自會為你安排。」(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