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與學者論爭取普選

期數
3628
刊登日期
2013.08.30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9 月 01 日

(本報訊)教會人士出席有關普選與「佔領中環」講座時指出,本地基督徒長久以來都關注民主進程,面對最近一輪有關爭取普選的行動,教徒可按良心及福音教導去詮釋「公民抗命」。

東九龍鐸區關社聯席聯同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八月二十五日假聖安德肋堂舉辦講座,主題為「普選攸關——下一站中環?」,回應有社會人士發起「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行動去爭取普選。約一百一十人參與當日講座。

正委會幹事孔令瑜期望教徒從信仰去了解「佔領中環」爭取普選的方式,她指出參與者或會因此被捕,惟公民抗命是要表達人按照良心,拒絕向違反道德、基本人權等權利的政權服從。

她從社會訓導反省普選原則與香港處境,並從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百年》通諭指出,社會若要讓人活出生命的尊嚴,便有責任建立普及而平等的民主制度,使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公共事務。「教會對民主政制一直評價很高,可是大多數港人也未能參與政治的決策過程,這是違背民主原則。」她說。

孔令瑜稱,現今香港政治制度只保障少數的既得利益者,行政長官並非由普選產生,只有小撮人控制議會及政制發展。「改變現行制度的過程中縱使涉及公民抗命,也是為了收回少數人的政治和經濟特權而行動。」她說。

談到這場由民間計劃發起的「和平佔中」行動,她說這是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式,由示威者違法地佔領中環要道,以迫使北京改變立場。

教會因應時代需要參與社會

回顧教會參與香港民主發展進程時,夏其龍神父指出教會一直隨著時代及針對民生需要去參與社會。他指出,如七十年代賴詒恩神父倡議政府成立菜蔬總批發市場以控制菜價;越南船民在港時,神父及修女不時關懷船民,後來教會成立正委會及勞工事務委員會,均以實際行動關心社會。

對於社會熱議公民抗命,夏神父指「公民抗命」早於一八七○年已在教會內發生,因當時政府突然收回教會為結婚者註冊的權利,要求所有聖堂舉行婚配聖事前,新人須在婚姻註冊處登記,高主教便公開向政府表達「公民抗命」的意願以保障教會。

夏神父亦回應早前教區就普選的緊急呼籲,他說:「教會要求政府為普選作諮詢,實際上清晰地解釋了若因公民抗命而發生『佔中行動』時,作為教友如何面對,以及教會持有甚麼立場。」

他說,當年高主教代表香港教會作出公民抗命,今天教會則把責任及決定交給教徒。他指教徒要辨識社會轉變時,當回應最基礎的問題:「我作為教徒如何安身立命,如何成為社會及教會上的一份子?」

有義務守法  按良心回應公民抗命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助理教授林榮鈞博士稱,「信徒要按照良心、理性、福音的指導去看法律,若它違反公義時,可按照良心而不遵守」。他指出,法律應與教會教導相符,至於或為爭取普選而產生的「佔中」公民抗命,他認為這行動屬於間接的公民抗命,透過「佔中」帶出選舉制度的不公義。

林說,公民抗命是指在不公義的法例下,人民有權決定不遵守,即使違法,也是為了公義,出於良好的動機。

談及信仰對公民抗命的看法時,他說:「當人面對不公義,其教會價值受到傷害時,在信仰上面對衝突,這時信仰原則便高於法律。」與此同時,他從聖奧思定及聖多瑪斯的理論指出法律約束力的限制,稱基督徒同時有義務遵守法律。

答問環節上,夏神父稱,「佔中」行動及教區的呼籲讓大眾進一步反思違法及犯罪的觀念,他指「有信仰的人會把兩者分割」,在某些情況下,違法也不會犯良心上的罪。

面對「佔領中環」行動,有學者和社會人士組織「反佔中」行動,期望讓過去沉默的人士發聲,保持香港的社會秩序。(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