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友戲有益】再哭香港教育大悲劇
我說回歸後香港教育經歷了文革式十年浩劫,不是誇張!大陸文革後果,是摧毀了五千年偉大中華文化遺產,用神化個人崇拜領導人,來代替一切傳統宗教哲學。到行了市場經濟改革開放後,人民物質生活富起來,精神生活呢?卻連共產主義也不再是信仰而變得空虛。從以往為黨為國家為領導人可以安於捱窮,走到另一極端:除了錢甚麼也不信;基本的道德也動搖,在高位者貪污腐敗,工商企業不時製造假貨,甚至有毒食物毒害下一代!
香港呢?教育不斷改革、但不見改善!掌權者以為是做好事:減輕考試壓力、拉低名校收生水平、引進數量化數字化指標等,卻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拋出句「求學不是求分數」口號,顯露了決策者既不懂教育,更不懂宣傳ABC:一句負面口號是注定小則無效、大則相反效果。最初哥的公關和廣告人也知道不可以用「不是甚麼」、「別做甚麼」作口號。與其叫人「不要吸毒」,不如說「擁抱健康生活,遠離毒品」的積極正面。喊了這口號,就像文革般只有「破」,沒有「立」,何以不用正面口號如「求學是為求學問/知識」、「求學培育優良品格」?只說「不是求分數」,是令學生和家長都陷入迷惘中:那麼求學是為甚麼?結果呢?既然學校正規教育「不是求分數」,但是家長、學生、升大學就業等等的要求,仍然是求「高分」,大家看到回歸以來的教育改革,最觸目的效果,是「求分數」的需求,帶來「供應商」大大的商機:香港特區發了補習天王和補習社!
家長學生成了消費者,求分數成了消費活動!本意是減輕甚或消除考試壓力的教改,只是用量化指標評核,阻礙學校好好辦正規教育,而把學生推入收費的天王與補習社懷中,教學生捉題目做考試機器考高分成為「高分低能」畢業生!到補習社進軍正規教育,鬧出學生集體作弊抄襲,而與教師學校互相指摘推卸責任的前所未見異事,其實一點也不出奇!德育是無法量化評核的,求學肯定不是求品行高分數!學生是顧客就永遠是對的,教他們不要作弊沒有回報,不如教他們作弊不要給人捉到!唉!當實習教師也善價而沽賣「師兄/姐試卷」時,我回憶半世紀前我做學生:老師把你的答卷/功課給師弟作範文是你的光榮,沒有誰會想過買賣,今天的香港真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