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認知
人都有所認知,且十之八九毫不懷疑被認定的是否真確,更不知所見所識,大多受所在的時空及群體的集體意向和見識左右。但有多少人同聲同氣,並非真確的保證。而常被人自詡為真知的見地,常經不起時間考驗。認知只是人腦的衍生物。拿最能令人眼前一亮的七彩繽紛或耳熟能詳的醉人音樂來說,客觀世界既不存在音階音符,也不存在紅橙黃綠青藍紫的色系,只有雜亂無章的光波或聲頻在相互交織。我們能聽出音韻和律動,看出圖象和色感,只因人的視覺和聽覺要在無條理中看或聽出條理來,便自會挑出其中最有規律的頻率變動來在腦中醞釀成某種美感。經過一代代不同族群的經驗積聚,音有音階,色有色階。七音(或五音)和七色(或五色甚至三色)在音樂或美術中周而復始,其實只代表了物理學世界裡光波和聲頻規律變化的周而復始,後來更出現了各種如何達致音和色諧和的經驗體系,也由是,本來的音頻變幻化為音詩音畫,色光的變化轉換成不同的線條或色塊,組成美麗圖畫。瞧,本該由物理學研究的範疇經過我們腦袋的直覺,就這樣變成了藝術性的心靈經驗。而語言和概念則走得更遠:我們先把世事都分割為大小不同的範疇,用不同的語義符號來表示,都以為只要給這些範疇定義和透過邏輯演繹,世界的真相就在我們掌中。
客觀世界本來就沒有甚麼真相不真相,美與不美。它既本來就自存自在,其底蘊是甚麼,便只是人的腦袋在猜測。西諺有道「人類一發聲,上帝就發笑」,為甚麼?是因為我們常坐井觀天卻自鳴得意。人的腦袋當然是上天最偉大的傑作,其最了不起之處是能把外界最莫名其妙的東西轉化成我們內在有感覺有情緒甚至可捉可摸的心靈意象,令人透過隱喻,可長歌一哭,流連忘返,甚至洞悉天機。說藝術是天堂之暖,學問是終極之樂,對。人能為萬物之靈就基於此,但人能作任何動物都作不了的惡亦基於此。在人間,哪件大惡不是人們懷著最「偉大」抱負作出的?
我常忽發奇想:若把大腦皮層展開,豈不就是張心靈地圖?世事不錯都在其間反照,卻是有種種主觀色彩渲染的反照。讀昔人的書,看昔人的畫,聽昔人的音樂,便有如走在一張張不同的心靈地圖上,其間有令人擊節的灼見,也必有當時難免的心智誤區。流連其間,你甚至可理解,人常在哪兒失足,你又該如何較聰明地把自家的認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