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區墟市
二OO九年期間社會經濟不景,為扶助低收入及基層家庭所面對的困境,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舉行「西區墟市」(圖)讓基層市民售賣二手貨品及手工藝品,幫補收入與汲取銷售經驗。
墟市售賣的貨品包羅萬有,你有機會找到二手家庭用品、已結業的小店主囤積在家的舊五金雜貨、婦女用剩餘窗簾布製作的圍裙、餐盒袋及街坊收集回來的便利店限量紀念品等。
墟市可以讓社區大眾以便宜的價錢買到所需的用品,達致物盡其用的目標,對買賣雙方都有利。西區墟市由二OO九年起持續每月舉行,期間雖因借用場地困難而轉換舉行地點,但仍慢慢凝聚成適合區內一家大小參與的特色社區活動。
經過三年多以來的實踐經驗,參與西區墟市的檔主認為活動除可為他們帶來收入,亦建立了區內街坊在墟市中交流的文化。每月一次的西區墟市已成為區內居民定期的聚會,而檔主與檔主間及檔主與市民在過程中互相認識交流,是一個凝聚居民的好活動。
至於逛墟市的市民對活動安排表示滿意,認為活動有特色,有不同貨品可供選擇;基層市民則認為買賣二手物品既環保,亦可為基層市民提供平價貨品的機會。此外,墟市期間亦有安排社區論壇,讓居民認識及討論區內不同議題,如住屋及交通情況,並將社區議題帶到更廣泛層面的討論。
為推動檔主參與,中心在每次墟市舉行前會召開檔主會,讓檔主可就墟市運作及推廣工作給予意見,建立他們對西區墟市的歸屬感。同時,檔主彼此交流銷售貨品的情況及日常生活難題,慢慢建立起彼此間的信任,在墟市期間以至日常生活中互相幫助。
參與西區墟市多年的檔主關女士表示,與其他社區舉辦墟市的團體接觸時發現,大家在租借場地上同樣遇到很大困難,主要因為政府對售賣廉價日用品的「基層墟市」沒有政策配合,未能在各區提供合適場地發展墟市。她認為墟市不一定要以遊客為目標對象,反而要切合基層市民的生活需要,按各區居民需要自然發展。她認為要發展墟市一定要讓墟市在固定地點定期舉行,才可令區內大眾凝聚起來,為基層市民提供一個自主自在的低消費和消閒生活空間,幫助他們建立鄰里互助網絡。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