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海豚灣

期數
3630
刊登日期
2013.09.13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9 月 15 日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科以下單元:
     單元四:全球化
     單元六:能源科技與環境


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鎮,這個風光明媚的小鎮豎立著許多巨型海豚雕像及展覽板,表面上當地政府對海豚愛護有加,然而,資深的海豚訓練員理察發現,該地漁民有系統地捕殺海豚及進行販賣,地區政府為保障經濟收益,竟對有關情況視而不見,並設下各種監控防線,阻止外界知道。理察遂聯絡一群保育人士,加上潛水專家和科學家的協助,聯同電影攝製隊,偷偷前往當地海灣,冒著被警方拘捕或被漁民襲擊的危險,跟對方鬥智鬥力,埋下隱蔽鏡頭進行拍攝,藉此向全球揭露有關的劣行。

理察熱衷於關注海豚被圈養及馴訓的情況,緣於目睹海豚抵受不了壓力而「自殺」(拒絕呼吸),這讓他意識到將海豚困在狹窄的環境內馴養,為人類提供歡樂,原來是一種殘酷的行為;他在海豚純真的笑臉下,彷彿看見牠們傷痛地哀號。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出版的《海豚微笑背後的真相》小冊子亦闡釋,海豚的嘴角天生向上翹,予人微笑的感覺而已,並不表示牠們真正感到快樂。

海豚是海洋哺乳類動物,享受在萬尺海洋中自由自在地暢泳。然而,隨著捕獵情況加劇,牠們的數目日趨下降;據海洋保護學會(Oceanic Preservation Society)估計,每年有超過二萬條海豚在日本被宰殺。當地漁民更以海豚肉冒充鯨魚肉,前者體內含有致命的水銀毒,但購買者對一切卻毫不知情。

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是一個保護鯨豚生物的組織,禁止商業捕鯨,但某些品種及身形細小的海豚,則不受保護;成員國日本借研究為名,並拉攏其他在經濟方面較弱的國家,支持自己提出的議案,繼續獵殺海豚。至於香港,海洋公園是本地唯一一所馴養海豚的水族館,館內的海豚,屬於印度太平洋樽鼻海豚品種。

影片帶出了關於生命的基本問題:天地萬物的生命有甚麼意義和價值?動物和人的生命可有輕重之分?誰可以釐定有關的輕重地位?誰擁有生命的生殺大權?

本片贏得二O一O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討論問題:

  1. 你曾否欣賞過海豚表演?如有,你當時有甚麼感覺?
  2. 你認為海豚在天然環境下生活,還是於人工飼養環境下生活較佳?為甚麼?
  3. 你認為各種動植物及人的生命有甚麼意義和價值?
  4. 你認為生命有沒有輕重或貴賤之分?為甚麼?
  5. 你認為誰擁有生命的生殺大權?為甚麼?
  6. 試以香港的海洋生態,談談本港的環境保育問題和發展。

 

參考資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