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老年抑鬱症
認知障礙症多發生在長者身上,他們的病徵包括認知能力下降和自我照顧能力衰退,更容易出現不同形式的情緒和行為問題,例如抑鬱情緒。這類患者坐在診症室中,可能臉無表情,不主動說話,醫生需要問多句,患者才回答一句,反應比較緩慢,好像不太集中注意力似的。在這種情況下,認知障礙症跟抑鬱症可能難以被分辨。
長者中,認知障礙症的表現跟抑鬱症可以十分相似。然而,兩者在很多方面是有些分別的,這需要仔細入微的觀察。首先,認知障礙症的發病是逐漸的,而通常症狀持續長時間;但抑鬱症的發病卻是迅速的,通常症狀持續較短時間。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情緒和行為較波動,出現典型有驚無險的答案;抑鬱症患者的心情一貫鬱悶,也出現典型的不知道答案。另外,前者的患者傾向隱瞞健忘,其認知功能障礙相對穩定,也同時出現其他的腦功能障礙;後者患者的健忘比較突出,認知功能障礙變化較大,沒有其他腦功能障礙。
認知障礙症和抑鬱症兩者是可以同時發生的,尤其當長者在老年經歷一些生活事件,例如退休後生活改變、身體機能下降,患病、為居住地方或財務狀況擔憂、家庭出現空巢情況和喪親等,都可導致長者出現抑鬱的情緒,有些甚至可被診斷患上抑鬱症。所以,當長者的情緒出現變化時,即使之前已被診斷患上認知障礙症,也不能忽視出現抑鬱症的風險。
假如懷疑長者患上抑鬱症,應留意患者的臨床表現可跟早發性抑鬱症的不同,他們比年輕的抑鬱症患者較少表達憂傷,反而傾向過份擔心身體的健康狀況,可出現軀體不適的投訴,也可有原因不明的疼痛,有時甚至懷疑自己患上某些疾病。
跟年輕患者一樣,老年抑鬱症患者也有機會出現自殺的風險,一般增加風險的因素包括任何過去企圖自殺或自傷行為、男性、獨自生活、社會支持不足、涉及損失和負面情況的生活事件、長期壓力、長期疾病、酒精濫用和死板性格。此外,抑鬱症的症狀和企圖自殺的行為,也是長者自殺的風險因素。
大家應對老年抑鬱症提高警覺,若有懷疑,應盡快帶長者求醫 ,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
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