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與甘蜜】信仰的仗

期數
3632
刊登日期
2013.09.27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9 月 29 日

在耶穌所說的比喻中,今天我們聽到的,有最多啟人疑竇之處。怎麼人死後復活前竟有肉體?怎麼天國與地獄,雖然隔著一個巨大深淵,卻似乎近在咫尺,彼此間竟可交談?怎麼人死被埋葬後,甚至下到陰府,心中仍有愛心、眷戀親情?這比喻說的是將來,其實更像形容現况。拉匝祿是虛擬故事中,唯一獲得耶穌命名的角色。從這名字的意思──上主是我的救助,我們可以理解到,為何聖經總偏向窮苦中人多些。俗語說:有錢使得鬼推磨。相反,人到山窮水盡時,除了向天主呼求外,他還有誰靠?正因為他只能向天主呼求,他與主之間的溝通往還,自然也比富足的人多得多了。

《路加福音》並沒有記述這個拉匝祿行過甚麼公義善舉:「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他(富翁)的大門前。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但只有狗來舔他的瘡痍。」(路十六2021)在這樣的境地,他還能做甚麼?他最少沒有闖進那富翁的宅院,他沒有怨天尤人,他有的只是對天主的期盼。我們因此今日會為蘇樺偉在傷殘運動會中連番奪金而感動喝采;會為三感不全的曾芷君,靠吻讀、苦讀進入大學而潸然落淚。他們在不同的情況下,比我們都更窮困,更正義,更需要期盼天主,因此也更是屬於天主的人。

相對而言,富翁的罪就明顯多了。他的罪不在於穿紫紅袍及細麻衣,甚至也不全在於奢華地宴樂,而更在於他天天遇到這個在他大門前的乞丐,既認識他名叫拉匝祿,可是連桌上的碎屑也沒給過他。他稱亞巴郎為父親,理應記得梅瑟在《肋未紀》的訓示:「你們為我只是旅客或住客」(廿五23),更應聽過《依撒意亞》先知的話:「豈不是要人將食糧分給飢餓的人,將無地容身的貧窮人領到自己的屋裡,見到赤身露體的人給他衣穿,不要避開你的骨肉嗎?」(五十八7)但他沒有遵循,這才使他雖生猶死。他心中只有自己和他的五個兄弟;除非他也懂得關愛那在困乏中的拉匝祿,他所學、所信、所生活的,顯然有巨大的缺失,與救贖的滿全,沾不到邊。

同樣的教導,在這兩周的第一篇讀經中,更言簡意賅。《亞毛斯先知》的譴責,在於以色列人的自恃、在於諸民之首的自命,不只是因為他們吃羊羔、牛犢,喝酒詠唱,而更因蔑視了自己同族中較弱小兄弟的成敗──對若瑟的崩潰,漠不關心。為此,這些人現在就要先被擄去。(六6—7)最諷刺的是,人往往不斷在重複著前人的錯誤,用盡各種謀術,排斥他的兄弟,為自己建立權勢,最終發現陷於極大的混亂中,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聞。

《路加福音》的富翁,《亞毛斯先知》的領袖們,可能都是「敬畏天主」的人,嚴謹遵循了梅瑟的法律和禮規,但忘記了更應在生活中回應天主神聖的召喚。保祿宗徒所以說:「你要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良善,要奮力打這場有關信仰的好仗,要爭取永生:你正是為此而蒙召,並為此在許多證人前宣示了你那美好的誓言。」(弟前六1112)我們領受的聖召,並非只為一己的興趣;我們怎樣理解聖召,也將怎樣打這一場信仰的仗,尤其在這個崇尚享樂、自我中心、傲慢、暴戾和虛假的世代。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