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香港聖雲先會150周年
聖雲先會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慈善團體之一,成員透過不同的濟貧工作體現愛德精神,本年更慶祝香港團體成立一百五十周年及會祖真福奧撒南(F. Ozanam)誕辰二百周年,該會於九月二十七日在堅道主教座堂獻祭以謝主恩。
(本報訊)聖雲先會近年開展了許多新服務,扶助貧窮與受社會忽略的一群,並一直讓教徒在愛德工作中成長。
聖雲先會香港中央分會會長楊國良九月五日對本報說,主保聖雲先和會祖奧撒南的愛德精神有助香港社會回應貧窮問題,他又鼓勵教徒回應教宗方濟各的呼籲去服務窮人。「窮人最受壓迫,未有受惠於經濟起飛,經濟不好卻首當其衝。」他說。
「主保聖雲先創立遣使會,會士到中國等地傳教,向窮人傳播基督喜訊,也在物質上支援他們。而目前社會不單只面對物質貧窮,人心亦貧窮。」他強調濟貧工作應同樣關心人的生活和靈性,而聖雲先會的工作不但延續這份關懷,也見證了平信徒的職務:「會祖奧撒南的事跡提醒平信徒,他們同樣可以服務教會,成聖自己,轉化世界。」
聖雲先會剛於八月底完成在多個堂區舉行的聖雲先聖髑巡迴敬禮,早前又有成員到法國總會及羅馬朝聖,紀念會祖誕辰周年,追溯創會經過。他期望香港成員可透過活動深化愛德精神。
楊國良稱,成員在愛德工作上推陳出新,回應不斷轉變的社會需要。社區服務方面,該會與教區醫院牧民委員會的醫院牧靈部合作,培育聖猶達堂和聖十字架堂的聖雲先會成員,探訪出院病人,為他們康復給予心靈上的支持。他說,三十二個堂區協會亦一直靈活運用資源協助社區上有需要的人士,也從事各項探訪和愛德工作。
聖保祿堂和聖方濟各堂的聖雲先會成員已透過不同形式招待基層人士,他展望聖雲先會能配合教會團體和明愛在總鐸區推展「基層飯局」。
談到青年的參與,聖雲先會青年協會協會顧問張敏婷九月六日說,參與聖雲先會不是年長一輩的專利,該會成員亦漸趨年輕,而青年成員亦時運用創意為堂區協會構思新穎的活動。
這位青年信徒說,以她所參與的聖安德肋堂堂區協會為例,一半成員是在職青年。「青年凝聚力強,也以創新思想去貢獻聖雲先會。不單只於主日拿著木箱籌募善款,他們亦與堂區協會成員安排復康巴士,協助靠輪椅代步的教徒到不同堂區朝聖,也舉辦其他新活動。」她說青年協會約二十位成員來自不同堂區,期望稍後可以定期舉辦聚會。
她說,各地聖雲先會青年時有機會交流,香港的聖雲先會青年協會成員八月到訪蒙古,探訪當地聖雲先會成員並與他們一起服務,向貧民贈送食物。
設立幼兒學校 提供發展機會
另一方面,聖雲先會多年來致力透過辦學來服務基層家庭。天主教聖雲先幼兒學校校長潘妙冰九月六日說,教育是重要的扶貧工作,也體現聖雲先會扶助貧弱的精神。
這所有二十一年歷史的全日制幼兒學校座落觀塘區,主要服務東九龍區的基層家庭,提供日間照顧及學前教育。學校也提供兼收服務,為輕度弱能幼兒提供照顧及訓練。
她說學校給予每個孩子多方面的發展機會,例如讓他們於聖誕節與聖雲先會一起探訪長者。「學校不舉辦興趣班,不以金錢去決定學習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發揮興趣。」她說。
聖雲先會香港中央分會於一八六三年由在港愛爾蘭平信徒成立,於香港教會成立初期去致力濟貧,到了二十世紀,該會本地成員人數日益增加,二次大戰後更承擔不少救濟工作,幫助學童和貧病者等,也派發物資,後來成立了多個堂區協會,服務亦趨多元化。
聖雲先會是國際的在俗平信徒組織,乃香港公益金創會會員,亦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成員。公益金亦有資助該會奧撒南綜合服務中心的行政經費。(鄧)
- - - - - - - - - - - - - - - - - -
奧撒南綜合服務中心 座落深水埗服務基層
(本報訊)座落深水埗區的聖雲先會奧撒南綜合服務中心本年踏入十周年。中心服務來自各方的基層人士,體現了聖雲先會的服務對象不分宗教信仰和背景。
中心主任周龍八月二十八日對本報說,中心「沒有『硬銷』信仰,而是透過愛德工作傳達信仰關懷」,向窮人間接福傳。
「中心為服務社區而成立,多年來在摸索中。現在已跟街坊建立友誼,也與堂區保持聯繫。」他說中心座落石硤尾邨,鄰近聖方濟各堂,與堂區合力推動愛德服務,有需要時轉介個案,堂區的聖雲先會主力探望區內弱勢群體。
周龍稱,中心四年前開展義診服務,每週於特定時間提供中醫和針灸治療,每月服務約六十人次。「中心不與區內診所競爭,但同時讓無能力求診的人士得到治療。」他說中心為求診人士「贈醫施藥」,提供中藥。
他說好些堂區表示有意合辦義診服務,中心期望將來因應需要去發展相關服務。中心本身亦提供免費健康檢查。
目前中心經費來自聖雲先會,公益金亦資助部份經費,兩位職員提供社區服務,也協助中央分會會務,另聘補習導師服務兩班共十多位兒童。(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