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濟「角」】第一間會院

期數
3632
刊登日期
2013.09.27
作者
夏志誠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9 月 29 日

得到教宗的批准和祝福後,方濟及兄弟們都十分興奮,心滿意足的離開羅馬。在距離亞西西還有三、四公里,靠近一條名為曲河的小溪旁,他們找到一間荒廢的茅屋。於是,就住在那裡,日間在附近農田工作,傍晚回來,共聚祈禱。

按照記載,那簡陋的茅屋十分狹小,兄弟們在裡面休息,只能坐著或躺下,沒有多餘的空間可以走動。雖然如此,但方濟不容任何的狹隘妨害兄弟們「內心的寬敞」,就是祈禱的精神,他將兄弟們的名字寫在茅屋的柱子上,使每人願意祈禱或休息時,能認出自己的位置,使有限的空間不致干擾心神的靜默。

住在香港,我們都十分明白什麼叫狹小。方濟及他的兄弟們提醒我們,無論如何,必須要在有限的空間裡,為天主「留有餘地」,即使細小如擺在案頭上的一個十字架、一幅聖相,都很重要,因為它能讓我們意識到天主的臨在,使我們不致在擠擁的四方八面中,迷失方向。

曲河會院的真正地點目前已經無法辨認,不過,這樣也好,希望全修會的所有會院都如同這第一間的那樣,兄弟們共聚一起,分享、祈禱。

「當你祈禱時,要進入你的內室,關上門,向你在暗中之父祈禱。」(瑪六6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