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校董分享經驗

期數
3633
刊登日期
2013.10.04
主曆
主曆 2013 年 10 月 06 日

(本報訊)一個探討校董角色與權責的分享會上,有校董和教育工作者指出,公教學校面對法團校董會的轉變下,校董更需要無私地維護公教辦學理念,當中著重責任而非權力。

分享會由平信徒與社會人士組成的「國情知民」主辦,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協辦,九月十四日假堅道的教區中心舉行。三十位來自不同學校的校董、教育工作者,以及社會人士參與。

天主教教區小學校監李煜鴻稱,「校董並非代表所屬群體如教師或家長的利益,而是以獨立的角度幫助學校發展,非謀求利益」,與此同時,校監亦要了解、監察、推動和支持學校。

這位退休校長同時出任多間公教學校校董,他說雖然教區學校成立法團校董會,但仍與天主教教育事務處保持溝通,延續校訓和天主教特質。

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葉成標強調校董任重道遠,他們應認識並支持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支持學校的活動,以個人專業知識支援學校,協助學校發展校外網絡,樂善勇敢」。

本學年會有十五間教區中學、十八間教區小學成立法團校董會,葉成標指法團校董會等教育政策令天主教學校備受考驗,令學校不再從屬辦學團體,間接廢除了辦學團體的管轄權,惟辦學團體對學校仍有名義與道義上的責任。

他說,校董將於一年內參與三次會議,以不逾二十小時的會議時間管理一所數百員生的學校,如何發揮作用是佷關鍵的問題。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校董梁建忠認為,校董只透過參加會議去服務學校並不足夠,平日亦需要支持學校,成為溝通的橋樑。梁建忠是家長教師會主席,早前在校董會中當選家長校董,學校稍後會正式成立法團校董會。

本身是大坑東宣道小學校董的「國情知民」成員、教徒李卓賢強調,校董最重要的作用不是投票,而是監察和提點,協助學校發現盲點,從而令運作更暢順。

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儲富有稱,校董的「權力為愛而服務,非為支配」,貫徹公教學校環境與理念。(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