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篤會修士釀製啤酒
(天美社訊)意大利一群本篤會隱修士多年來借助拉丁文與禮儀鼓勵信心不足甚至失去信心的教徒重返教會,他們更釀酒以接觸廣大群眾,並於最近慶祝釀酒廠成立一周年。
在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設立宗座新福傳委員會及召開世界主教會議探討新福傳之前,一群本篤會隱修士早已開展新福傳,他們在聖本篤出生地羅馬東北七十英里外的諾爾恰(Norcia)的隱修院提供禮儀牧靈而聞名,更把拉丁文額我略聖詠上載到網頁 ( http://osbnorcia.org/blog ) 與世界各地人士分享。他們新設的釀酒事業亦廣受歡迎,吸引了大批人到來。
釀酒只是本篤會士賺取所需和新福傳的方式,隱修院內十八名會士仍以祈禱為要務。修會會長兼釀酒業務主管尼范科神父(B. Nivakoff)表示,他們一切均以祈禱優先。
啤酒經過一年釀製後,會送到隱修院禮品店及當地餐廳,隱修士在財政上的自給自足已指日可待。
「我們沒料到會取得空前成功。」來自美國的會士福爾瑟姆神父(C. Folsom)一九九八年成立了這個本篤會團體,並擔任會長,他說:「產品迴響很大,供不應求,需求仍在不斷增加。」
儘管會士正研究擴展釀酒業務,甚至將釀品出口到美國,但他們仍繼續以彌撒與禮儀為隱修生活的重心。「禮儀很大程度使我們的生活聚合起來,如骨幹般讓其他東西依附成形。」福爾瑟姆神父說。
隱修院的尼神父(B. Nivakoff)表示,會士自二○一二年八月十五日開始釀酒,希望達成三個目標:支持會士自給自足的生活;強化修會與城市的關係;借此接觸不熱中宗教的人。
那些從未想過參與感恩祭的人,能透過修院的禮品小店、這個讓他們感覺舒適的環境及產品去與會士接觸。尼神父說,在很多情況下,「基督徒要靠愛德與待人以善去宣講福音,卻不用言語」。
尼神父說,本篤會隱修士沿用特殊方式或梵二前禮儀所奉的彌撒,以及其廣受歡迎的啤酒,都體現出美學去鼓勵人走向天主。
隱修士多年來研究釀酒,他們亦組團到比利時嚴規熙篤會的釀酒廠,考察當地修院的運作方式,以確保業務不影響祈禱及群體生活。最後會士決定釀製兩種比利時啤酒──金啤及黑啤,兩者的酒精含量均達百份之十。
隱修院本年八月十四日舉行開放日慶祝釀酒事業一周年,隱修士更與訪客一起喝啤酒,他們平日不會這樣做,甚至每年主保瞻禮也未必會廣邀友好。
尼神父稱,隱修士以啤酒自奉「太過奢侈」,不過,釀酒及裝樽過程若有出錯,他們亦「毫不介意」讓這些飲品奉於餐桌上。
達沃倫修士(F. Davoren)則負責防止釀酒程序出錯。生於美國丹佛的他加入修會前,曾幫助朋友家族從事釀酒業務,又到過比利時學習釀酒技術,現在他仍不斷學習。
「(釀酒)為我最大的挑戰,就是將所學的理論實踐出來。」他說:「啤酒是天然產物,它有活的酵母,甚至可以有自己的意識。」他續說:「啤酒能夠助人打破隔膜。」他認為啤酒是人們相聚的媒介。
談到釀酒業務所帶來的培育好處,隱修院初學導師尼克齊神父(B. Nixen)稱,釀酒要求每位會士須在生產、裝樽及經銷等不同範疇幫忙,既提升會士士氣,亦加強他們對社區歸屬感。
意大利諾爾恰因著啤酒而變成福傳重地,尼克齊神父說:「在禮儀以外,我們亦不斷跟其他人分享生活。」他說很多人都為著啤酒而來到隱修院,但他們離開時,就會明白是天主帶領他們而來。他又稱,神父釀製啤酒會給人一種包容的感覺,「能驅除人們以為神父只會判斷或批評」的想法。
在隱修院七年的澤修士(A. Zemenick)稱,自己雖然不是世界級有經驗的品酒行家,「但我嘗試了不同種類後,我會說,我們的啤酒是最好的──不單因為它們是我們釀製,也因為它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