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分離?

期數
3634
刊登日期
2013.10.11
主曆
主曆 2013 年 10 月 13 日

「政教分離」在政府政策、人心所向等方面往往如謎一般,時有帶來爭論。歷史上,政教雙方均曾輪流支配過對方,哪一方是控制者,哪一方成為受支配者的局面經常改變。

政教分離這句話聽來簡單,現實情況卻複雜非常,因為兩者本質上相互關連,且某程度上彼此重疊。而一個國家如何界定自己的角色,能導致政教分離難以實行,甚至無法實行。

教宗方濟各一如前任教宗,對此事的看法相當清楚──宗教和政治是分開的。可是,他同樣明確指出,宗教和世俗並不分開;反而,另一個較複雜的實體,即社會,與宗教和國家綑綁在一起,關係盤根錯節。

在有系統、組織的社會,教會和國家互相尊重,不要求對方迎合自己意旨行事;各自用自己的方式為公共利益、公民的福祉而努力,無分彼此。

如果雙方聚焦於同一目標,它們雖會時而關係緊張,卻也會有攜手合作的時間。當然,這並不代表政教不分離,也並不意味著與政教分離原則不能妥協或一方在干預另一方的固有領域。

政教之間關係緊張本屬健康。澳洲前任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說過,當政府跟教會就某些事情關係毫不緊張時,他擔心的不是政府,而是教會未能履行在社會的先知使命。

中國宗教學者長久認為,政教分離是必要的。今年九月四日,《中國教會之聲》博客刊登一篇由北京普世社會科學研究所發表的文章,內容講述中國宗教和法律之間的關係。

文章認為,由於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將依法管治的方針納入議程,要更有效管理宗教事務,宗教法律必不可少。

研究所探討的議題包括何謂宗教自由、宗教與法治之間的關係,以及為甚麼必須定出這項法律。

不過,除了關乎法律與治安問題之外,研究所所長劉澎表示,這還涵蓋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國家願意讓宗教在社會發揮積極角色的程度,或者容許宗教依其本質提供服務的自由,甚至挑戰政府。

文章指出,沒有這種自由,政教分離儘管並非完全不可能,也會變得困難重重;因為管理宗教的方式,意味著國家將自身利益排在宗教之先,這會導致雙方激烈爭辯,而非互不干涉。這正是劉澎認為宗教問題未曾得以解決的一個原因。

國家參與管理宗教事務正正是否定政教分離的觀念,且損害國家原應作為人民公僕的角色。

此概念含混不清,只會造成另一個雙輸局面。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