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修女幫助二千弱勢婦女
(綜合本報╱梵蒂岡電台訊)奧思定修女會安琪莉修女(小圖,Angelique Namaika)九月三十日在瑞士獲聯合國難民署頒發「南森難民獎」,她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幫助二千名受叛軍迫害婦女重過新生活,這善舉受到國際社會肯定。教宗方濟各亦鼓勵她繼續幫助難民和流離失所者。
四十六歲的安琪莉修女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部已幫助二千名因戰事而被迫逃離家園的婦女,為她們提供教育和心理輔導,以融入社會,尤其是遭受叛軍隊員摧殘的一群。
聯合國九月三十日舉辦的頒獎禮上,安琪莉修女指獎項不獨屬於她,而是所有離開叛軍迫逼重過新生的婦女和孩童。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稱許修女好比天主的一雙手,改變了難民的處境。南森難民獎包括十萬美元(約七十八萬港元)獎金,由挪威及瑞士政府贊助。
原籍剛果的安琪莉修女一九九二年加入修會,二OOO年發永願,O三年在敦古傳教並設立重返社會及發展中心,幫助因性暴力污名遭到家庭和社區排斥的婦女重拾自信。
她O九年因叛軍肆虐當地而流徙,與其他流亡人士住過多間臨時庇護所。她二O一二年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上指證叛軍暴行。
安琪莉修女九月三十日瑞士日內瓦領獎後前往羅馬,參與教宗方濟各十月二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的公開接見活動,期間她與教宗短暫交談並獲祝福。
她對梵蒂岡電台說:「教宗降福我與同行的婦女及孩童,她們深受戰爭之苦;他使我能夠有力量與勇氣。教宗說他知道我的故事,並為我覆手,要求我繼續幫助難民、所有需要援助的人和流離失所者。」
她說:「他的鼓勵不斷給予我力量,讓我可以永遠竭盡所能幫助這些婦女和孩童們恢復原本的生活。」
另一方面,聯合國難民署區域代表稱許教宗方濟各一直關懷流離失所者,指他七月到意大利南部探望從北非等地而來的難民和尋求庇護者。代表指教宗關注安琪莉修女的工作,同時展現他願意與最脆弱的人同在 。
(本報訊)在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遭受叛軍蹂躪的婦女經安琪莉修女協助下重過新生,她們學會一技之長並得到關懷,找回活下去的尊嚴及勇氣。
許多住在該國小城敦古(Dungu)及附近村落的女孩於過去五年間都接受過安琪莉修女幫助。九月獲聯合國頒發「南森難民獎」的安琪莉修女表示,這次經驗以及當地婦女所展現的堅毅與勇氣,令她下定決心要奉獻更多。
當地不少婦女遭遇過綁架、暴力對待、或強暴等性暴力,之後常又因著相關經歷遭到排擠。安琪莉修女透過她設立的重返社會及發展中心幫助這些弱勢婦女。
談到她們重過新生的經歷,修女說:「十六歲的蘿絲(化名)被上帝抵抗軍綁架一年零八個月。我見到她之時,她才剛被烏干達軍隊救出,仍然在驚恐當中,同時因染上性病而健康不佳。」
「蘿絲來到敦古找母親,卻被她指為聖主抵抗軍成員而被拒門外。她當時走投無路,甚至考慮回到叛軍的地方。除了賣煤炭以外,她沒有可以賴以維生的技能。不僅如此,她的孩子病了,但是她沒有錢可以帶孩子到醫院。我實在不能就這樣把她留在街邊,所以我要她來跟我一起住。」修女說:「在來到敦古以前,我就已經在幫助有需要的婦女與女孩。我深信所有的婦女都應該要接受教育,即使之後會因懷孕、結婚、或回家幫忙而必須中斷學業。婦女必須要有謀生的能力,所以我開始教導她們生活技能,像是裁縫、烘焙、和烹飪。」
修女說:「我教蘿絲烘焙跟縫紉。才兩天的時間,她已經開始在市場賣炸麵糰。現在她在市場賣炸麵糰,也幫人做衣服。之前她夢想有一台自己的縫紉機,現在也做到了。她兩歲的孩子現在非常健康,更與母親重新修好。」
安琪莉修女:教育婦女就是教育國家
「我不是只給她們食物,亦幫助她們學得一技之長,然後開始重建自己的生活。」她說:「我還教這些婦女閱讀跟寫字。她們需要接受教育,以在公眾場合表達意見,分享己見。受過教育的婦女也能教導孩子,因此,教育婦女就是教育整個國家。」
「派翠西亞(化名)是另一位非凡的婦女。她的經歷讓我大受感動。她今年四十五歲,育有十二個孩子。她有兩個兒子被上帝抵抗軍綁架,丈夫其中一隻眼睛失去視力。她參加了我舉辦的所有活動。她從來沒有上過學,但是參加了一年的識字課程後,現在已經可以閱讀簡單的信件了。」
她說:「我工作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幫助婦女們走出心理創傷,陪伴受傷害的婦女,對她們有莫大幫助。我們可以互相開玩笑,一起歡樂,一起唱歌。在識字課中,我們一起討論那些影響她們的事件,一起試著找出解決的方式。當婦女們有工作以後,她們的生活過得比較容易,日子也過得比較快樂,整個家庭也跟著快樂。」
修女分享道:「最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很多婦女的丈夫十分支持我舉辦的活動。有一次我和一些婦女在敦古的服務中心,為宴會餐飲做準備。活動結束時已經很晚了,所以我送她們回家。當到達其中一位婦女的家時,我向她丈夫解釋晚歸的原因。她的丈夫說:『我們知道當她們和修女您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沒有甚麼需要擔心的。』」
修女說:「我應承自己,永遠不會失去繼續幫助這些婦女的勇氣。她們視我如母親一樣。即使我自己只有一雙鞋,我也寧願將我所擁有的一切用來幫助她們。她們的毅力與勇氣讓我深受感動。她們受過如此多的苦難,曾經流離失所、失去家人、受到暴力對待、甚至於性侵犯。那些不幸失去丈夫的婦女,更是一肩挑起家庭的所有責任。即使如此,她們還是願意繼續學習與工作。」
來源:聯合國難民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