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消耗地球資源大

期數
3636
刊登日期
2013.10.25
主曆
主曆 2013 年 10 月 27 日

(本報訊)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在早前的「地球透支日」時,公布「香港生態足印報告2013」,數字顯示香港的人均生態足印全球排名第二十六位,倘若全球人類均以港人模式生活,將會消耗二點六個地球的資源。

報告指出,港人愛追求物質享受、過分耗用地球資源的問題極為嚴重。報告讓港人反思人類需求與自然資源供應失衡,呼籲政府、商界及港人實行「惜用識揀」的生活模式,把香港轉型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縮減生態足印,以免地球負荷不來。

「生態足印」(Ecological Footprint)是一組測量工具,用以量度人類對地球的可再生能力的需求;人類對生物承載力的需求,是以人類對全球可生產的表面面積的需求計算,包括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提供耕作農地、提取木材、海鮮及肉類產品等所需的地球表面面積。

生態足印的單位為地球公頃(global hectares, gha),是用作表示全球平均生物生產力的單位。

報告發現,目前港人的人均生態足印為每人四點七地球公頃,較香港實際可接受的零點零三地球公頃約超出一百五十倍,造成的生態赤字排名全球第九位、全亞洲第二,僅次新加坡。

另外,報告預計,若浪費資源的情況未有改善,推斷到二○五○年,將需要三個地球資源才足夠應付全球人類的需要。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生態足印項目主管張志華表示,香港資源過分依賴進口,「但隨著全球生態超支,意味著全球人口競爭天然資源將更趨激烈。」他期望政府、社會各界各盡本份,實行「惜用識揀」,縮減生態足印。

另外,報告又顯示,港人在商品方面的消費,約佔四分一的生態足印。暑假時進行的《港人衣物消費網上調查》發現,逾八成受訪者每月平均購買一至五件衣服,逾八成人表示若了解衣服製造過程會破壞環境,會減少購買衣服,反映出港人對購物與環境之間的認知與實際行為有極大差距。

聖博德堂環保小組負責人劉麗君早前指出,信徒有責任珍惜天主賜予的地球資源,切勿養成過度消費的習慣,消費前應反省是否有實際需要。

環保小組剛於暑假時舉辦「易物會」,鼓勵教徒將閒置已久的物品進行以物易物。她指出,不少人易受贈品吸引而消費,但贈品未必適合自己使用,最後變成廢物棄掉。「以物易物培養不浪費的習慣,令物品循環再用,延續物品的壽命,並藉此進行親子活動。」(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