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十月寶貝

期數
3636
刊登日期
2013.10.25
主曆
主曆 2013 年 10 月 27 日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五:公共衛生 

漢娜在大學演出話劇時,突然暈倒台上,被送到醫院。漢娜自小體弱多病,總覺得父母對自己有所隱瞞,父親無奈告訴她:漢娜原來是一名棄嬰,當年她的生母進行墮胎手術失敗,漢娜僥倖活下來,但由於早產,所以患上許多先天性疾病。漢娜認為自己一直生活在謊言中,不理會養父母的反對,趁著學校假期,決定前往當日出生的醫院,找尋自己的身世。漢娜千辛萬苦,找到當日墮胎診所的護士,並重遇親生母親⋯⋯

女主角與養父母的關係融洽,兩人視她如親生女兒。然而,當真相被揭穿後,所有快樂和歡笑彷如泡沫般爆破。事實上,「家庭」的定義,不僅局限於一群具有血緣關係的人,更重要是他們活在愛內,彼此分享愛,互相接納扶持。因此,即使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也可以稱得上是「家人」。

劇中有一幕戲講述女主角在聖堂內沉思,遇上一位神父,兩人交談起來,神父勉勵她學習寬恕,放下怨恨和執著,嘗試釋放自己,或許可以將心結打開,女主角聽後若有所悟。所謂知易行難,要真正做到寬恕他人確實不容易。

電影故事談及生命抉擇及墮胎行為,然而,它沒有進行任何批判或結論,片末開放式的結局給觀眾提供空間,進行各方面伸延討論及反思。在現今的大都市,醫療科技跟倫理、宗教及道德各層面息息相關,特別是墮胎、節育、性別選擇等範疇引起不少爭議,天主教的社會訓導指出:「人的生命是神聖的,沒有人能夠聲稱自己擁有直接毀滅一個無辜者生命的權利。」(《天主教教理》2258)因此,天主教反對墮胎:「人的生命自受孕開始,就應該絕對受尊重和保護。嬰兒自受孕之初,就有生存的權利。」(參看《天主教教理》2270-2275)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於二O一二年八月至十二月,透過問卷,成功向超過一千位十五至四十九歲已婚或現正同居的婦女進行調查,發現曾接受人工流產的受訪女性比率有持續下降的趨勢,由二OO二年的二十六點三個百分點,降至二OO七年的二十點六個百分點,再降至二O一二年的十四點一個百分點。另外,受訪者表示,選擇人工流產,主要原因是經濟問題及沒有心理準備懷孕。

 

討論問題:

  1. 你認為誰擁有我們的生存權?為甚麼?
  2. 你認為「家庭」的定義是甚麼?
  3. 在劇中,你認為誰是女主角的「家人」?為甚麼?
  4. 請分享有關你寬恕別人或請求別人寬恕自己的經驗。
  5. 你認為醫療科技(例如複製技術)與倫理,兩者之間有沒有矛盾或衝突?為甚麼?


參考資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