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禮儀論壇閉幕

期數
3637
刊登日期
2013.11.01
主曆
主曆 2013 年 11 月 03 日

 (本報訊)亞洲禮儀論壇十月二十四日在香港閉幕,各地與會代表在總結文件中強調會繼續推動禮儀本地化,明年論壇定於泰國舉行,將討論青年與禮儀的關係。

剛過去的亞洲禮儀論壇於十月二十一至二十四日在港舉行,主題為「禮儀牧靈在亞洲」,來自十多個國家及地區的一百八十多位主教、修道人及教徒參與。論壇由菲律賓禮儀學者沙羅倫蒙席(F. Salvador)接替已故禮儀學者安鵬浩神父(A. Chupungco) 擔任執行秘書。來屆禮儀論壇將於明年十月假泰國舉行,主題為「青年與禮儀」。

禮儀論壇的總結文件強調,與會者重視各種文化和宗教傳統,這促使他們致力於追求禮儀的本地化,回應梵二《禮儀憲章》的要求,並且響應新福傳的號召。與會者亦感謝所有修訂禮書的人,稱這些工作都有助於教徒主動及有意識的參與禮儀。

與會者指教會團體面對世界的挑戰時,「見證了禮儀慶祝所帶來的成果,也就是仁愛與正義」。文件亦肯定前執行秘書安鵬浩神父對成立禮儀論壇的貢獻。

論壇閉幕禮於十月二十四日在玫瑰堂的黃昏平日彌撒中舉行,由香港主教湯漢樞機主禮,亞洲禮儀論壇主席李國興主教等共祭,論壇參加者與本地教徒共同經驗香港的禮儀生活。

湯漢樞機講道時鼓勵教徒透過禮儀加深信仰,並積極傳揚基督喜訊、宣講基督。他期望論壇能為教徒的信仰帶來啟迪。

湯樞機勉勵教徒汲取梵二文獻的精神,並透過《禮儀憲章》指出教徒能「通過禮儀豐富信仰,認識基督的奧秘」。他亦強調領受洗禮的教徒當盡《教友傳教法令》所提到的福傳責任,既積極參與禮儀,也在福傳工作中實踐門徒的使命。

在十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的會期上,各地教會團體分享不同禮儀牧民經驗,不少與會者更在報告環節上談到當地禮儀本地化情況,包括把禮儀融和當地的傳統節慶、音樂、文化等,也借用東方宗教用語去翻譯禮儀書。培育方面,亞洲不少地區的主教團及教區都成立禮儀委員會去推動有關培育和堂區禮儀協調工作,並翻譯禮儀書和聖樂。

來自馬來西亞的李國興主教對本報說,亞洲教會舉行禮儀須因地制宜,同時須依從教會規範,亞洲禮儀論壇讓各地負責禮儀的人交流經驗,分享研究禮儀本地化的心得。這位華人主教說,禮儀須因應文化背景作調適:「例如中國人視白色為辦喪事的顏色,歐洲卻視白色為慶祝,故此禮儀要回應各地文化的不同。」

馬來西亞與會者容秉強稱,禮儀在本地化過程中有時會遇上困難,該國法院最近便下令禁止當地公教報章沿用馬來語「安拉」去稱呼天主;而當地使用台灣及香港翻譯禮儀書的華人教徒,則沒有相關問題。

香港多位代表在報告中指出,本地禮儀牧靈工作融入了教友職務,包括由教徒從事禮儀服務員、讀經員,以及善別小組成員等崗位。參與報告的教區禮儀委員會委員潘國忠指出,慕道培育須幫助慕道者積極、主動且有效地參與禮儀,他說入門聖事若能採用浸洗,便能給予新教友更清晰的標記,有助他們往後更投入地參與禮儀。(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