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習練善終

期數
3637
刊登日期
2013.11.01
作者
溫國光
主曆
主曆 2013 年 11 月 03 日

孔夫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但是,我卻喜歡反過來問︰「未知死,焉知生?」當然,我不是對萬世師表的生命哲學,作出不敬的質疑或挑戰。然而,我只是從生與死的微妙關係中,得出一些有趣的生命反思而已。其實,生與死息息相關,難怪乎有些人認為這只是一體兩面的事。甚至,更有人認為我們生在世上,就是為著面對死亡,而作好準備。若是我們不了解生存的意義,也就無法面對和接受死亡的來臨。如同聖嚴法師曾教導他的弟子,在面對死亡的來臨前,必須要有著充足的心理準備。因此,法師在《平安的人間》中有所開示:「活著的時候,接受它、運用它;結束的時候,接受它、面對它。」

有時候,如果我們能夠看破死亡的枷鎖,反而會領悟出種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來。小時候,我在書本上常常看到一句話﹕「你願意為甚麼而死?」然後,那些革命先進就會理直氣壯的回答,甚麼死有重於泰山,死有輕於鴻毛。哈哈⋯⋯這是有多豪情和瀟灑的回答呢!我相信只有洞察生命的人,才知道犧牲的價值;那些貪生怕死之徒,又豈會明瞭生存的意義何在呢?

因此,我對主持殯葬禮有著特別的偏好。所謂﹕「智者的心是在居喪的家中,愚人的心是在歡笑的家中。」(訓七4)在我們平常的日子裏,活著顯然是一件最自然不過的事,因此我們對於生的問題,也沒有多加省思。那末,死亡遂成了一件非常遙遠的事,我們對於這個貼身的課題,根本懶得多費思量。

幸好,在我們的人生中也有一些時刻,使死亡不再是一件遙遠的事。譬如說,當我們的親友陷於長期病苦的掙扎中,而死亡又愈來愈臨近時,生命的終結就是顯得那麼無可奈何。又如一些突如其來的災難和意外,我們乍聞自己的親朋好友突然去世,此時此刻,人生就變得更無常和無望了。

可惜,許多人在面對苦難和悲慘時,會變得消極無望、逆來順受或是瑟縮逃避。其實,這只是我們沒有好好正視我們的生命而已。所以,不同的宗教信仰,常常邀請我們在面對生與死時,要發「正念」。

在我們的傳統神修裏,「習練善終」最能幫助我們向生與死發「正念」。我們每一個月只須拿出半天的時間來做此神功,如做默想、告解和克己祈禱等等。一方面,我們可透過默想死亡,而準備自己如何面對死亡。另一方面,我們可藉著反思死亡,使自己更能省察到日常的言行和態度,以便我們去改過遷善。其實,死亡是人生必經的階段,對信徒來說,也不過是現世短暫生命的結束,隨之進入永恆的豐盛生命。如果我們有如此堅強的信念,便不會再過於懼怕死亡了。

最後,我們在這「煉靈月」裏,希望大家也能在各式各樣的禮儀和神功中,明白到生與死的真正價值。那麼,我們才不會患上時下的「生命短視症」喔!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