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服從

期數
3637
刊登日期
2013.11.01
作者
方佳
主曆
主曆 2013 年 11 月 03 日

從前看過一些聖人的自傳,他們都很強調謙虛的重要性;但是對謙虛的定義,他們都未有特別賦予很專門的解釋。信徒在實行謙虛這德行的時候,有時不免掉進假的謙虛之中,這話怎麼說呢?有些信友常常表現出處處貶低自己,口裡不承認自己的功績、成就等等,但這和真正的謙虛有很大距離。

以我自己膚淺的見識,我想把這個題目提出來,做一個不是系統的分析,就是把這個「謙虛」輕輕的聊一聊──修道人,他們在進入修會之時,宣守三聖願,那是神貧、貞潔、服從願;其中的服從願,是很多修道者在修道期間,難於在短時間內做到的。

人是一個奧妙體、是天主的肖像,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尊、自愛的心,但是如何把握在棄絕自我,與保有尊嚴之間的平衡呢?它們與謙虛、服從之間,我們當如何處置呢?

在舊約中,《申命記》中天主訓導說:人貸款給予別人,要將作抵押的外衣還給借錢的貧人,這外衣就是自尊,「好叫他睡在自己的外衣裏祝福你。」(申二十四13)它的意思是:讓即使是欠人錢財的人,也能保有其自尊(即是天主賦予人的天主性,祂的肖像。這當中我們能瞥見天主的無限仁慈和愛情,看!祂是多體貼祂的受造物。)令他對給予幫助的人懷有感激之心,那是多有愛德的事呢!這正正是加爾各答的真福德蘭修女,對貧人的態度,她常勸勉人在施捨的時候,是把自己需要的金錢物質、情感拿一部份出來,而不是以可憐別人的態度,把多餘的去施捨。

同樣,在《路加福音》中的訓導「有人拿去你的外衣,也不要阻擋他拿你的內衣。」(路六29)就是叫人忍受羞辱。保有、體貼對方的自尊,把自己的身段放下,這就是一種富有愛德的「謙虛」,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彼此服從。這種服從的根基,植根於深厚的愛德,是一種有內涵的犧牲、一種愛弟兄的情操。

談到個人經歷,最近我們堂區舉辦「迎新教友日」,過去活動是由堂區議會、慕道老師、善會一起合力準備的;但各組人感吃力之餘,卻效果不彰,白費心機。今屆,他們決定把這個工作交給新一屆的領洗信徒負責;有天父作為最終監察者和領導者、聖神的一直帶領、慕道班班長的服從、努力、熱忱,加上新領洗教友的衷誠合作和奉獻,在迎新日那天,赴宴的各人都感到悅樂和很受鼓勵。善會、堂區議會、慕道老師輕輕鬆鬆的來赴宴,飽餐及欣賞各樣表演後,就開始介紹善會。

我相信本堂神父也深感快慰,因為他能在輕鬆的聚會中,把勸勉、教導、指引都寓於新教友快樂而充實的分享當中。這背後代表甚麼?新教友,特別是各班班長在一連串的洗禮前後活動的忙碌日子當中,實踐了「彼此服從」的精神和操守,才能順利地在非常有限的時間裏,把一切就緒。

所以,彼此服從是一種謙虛,是推動我們鍛鍊自己成為真正基督徒的根基。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