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不僅重視知識技能

刊登日期
2013.11.08

(本報訊)近二百位來自全港的學者、專家、校長及教育工作者出席是次「學校教育的宗教向度:理念與實踐」教育專業發展會議。

會議由教育學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主辦,並獲本地宗教辦學團體支持。

教院指出,現時香港有接近一半學校由宗教團體辦理,它們一直秉持各自傳統,為香港教育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是次會議雲集全港近八十間宗教學校之代表,共同探討未來發展,以及如何利用學校本身的文化特色協助學生成長。

開幕禮上,教院副校長(研究與發展)鄭燕祥教授肯定宗教團體在推動本地教育發展的貢獻。他說:「現今教育往往只著重知識與技術培育,認為這便是卓越的表現,卻忘記了培養學生心性和生命的重要性,於是淪為一個失去靈魂的系統。宗教團體過往在香港的教育經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藉著其人文關懷,維持所營辦學校培養品性和心靈的角色。」

鄭教授認為,面對教改後的環境及社會的種種挑戰,宗教團體的辦學經驗,特別是在培育學生品德、公民意識、優質生命和營造健康校園文化等方面,亦變得十分重要。

教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總監王秉豪博士也指出:「教院在培育準教師時,十分重視培養他們心性與生命的發展,同時讓他們有機會認識不同宗教和文化傳統,開闊視野。中心日後會嘗試從聯課學習課程著手,參與和加強教師有關方面的培育。」

王博士說,教院將與聖公會明華神學院合作,明年一月推出「宗教與學校教育」文學碩士課程,以加強對在職教育工作者有關方面的培育。

教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副教授兼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聯席總監梁恩榮博士在主題分享中,以「宗教教育在民主化中面臨的挑戰:一點思考」為題,從「學校的公民使命」及國教經驗出發,反思宗教教育如何不致陷入教條主義的風險,使宗教團體在學校教育上的參與能成為正面因素,回應政制民主化及多元社會的衝擊與挑戰。

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上,與會者就四個範疇展開討論,包括「生命教育裡的宗教向度」、「宗教、品德與個人成長」、「宗教社會倫理和公民教育」及「身心靈與健康校園文化」。除主題演講外,大會二十五日下午設個案報告環節,主持學校包括聖文德天主教小學,嘉諾撒會屬校。

十月二十六日的會議中,亦設有三場參訪活動,供教育工作者了解不同學校如何將宗教向度融入校園當中,成為培養學生心靈與生命的教育方式,其中包括到訪西貢鹽田梓「鹽光保育中心」,探討如何透過融合宗教與文化及自然環境等因素,促進生命教育。(公╱本稿部份資料取自教育學院)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