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先驅》回顧百年歷史

期數
3640
刊登日期
2013.11.22
作者
羅撒
主曆
主曆 2013 年 11 月 24 日

過去一個多世紀以來,瑪利諾神父、修士和修女已捕捉──實際上已幫助形成──美國天主教徒對修會人士和傳教士的想法,以及正如一部有關瑪利諾修女的新紀錄片所顯示的,全世界天主教徒對修會人士和傳教士的想法。

《巾幗先驅》製片人湯美如畢業於香港瑪利諾學校(建於一九二五年的首兩家女子學校之一,至今仍運作),但她是在接受這個任務前做了一些研究,才認識到瑪利諾會的工作範圍是這麼廣闊。

這部長六十五分鐘的紀錄片有大量精采鏡頭、照片及訪談「非凡女性做不凡事」。紀錄片內容從一九二一年瑪利諾女修會成立開始。女修會只是比男修會晚幾個月成立而已。

正如其中一位修女見證,這些前往中國的傳教士最初被認為是「裝扮奇特的善良女性」,而她們為窮人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被定性為顛覆,尤其是拯救被遺棄女嬰及幫助婦女的行為。

隨著時間流逝,我們得知這些修女雖然會因自己的善行而被捕入獄、軟禁及被殺,但仍繼續服務。

二十世紀在美國創立的好處在於,早在當年人們已拍照及拍電影。鏡頭紀錄了瑪利諾女修會會祖瑪利亞.若瑟.洛日修女(Mary Joseph Rogers,1882-1955),和其他修女在紐約奧西寧總會院的早期生活,及敘述首批修女抵達香港傳教的情況。紀錄片由奧斯卡最佳女演員蘇珊.薩蘭登(Susan Sarandon)旁述。

早期的瑪利諾神父及修女明白到,他們的靈修是在行動中默觀,以及在中國福傳要通過女性而不是男性。這意味著修女要走出修院,兩人結伴到偏遠鄉村家訪,評估人們的需要並提供幫助。修女家訪時的唯一要求是兩人共用一間臥室,但她們在夜間還是不得不與借宿的家庭共用便桶。

瑪迪修女(Maddie Dorsey)是紀錄片所介紹的八位瑪利諾修女之一。一九五五年,即美國《民權法案》簽署前的十四年,一群瑪利諾修女在美國堪薩斯州堪薩斯城,開設第一家綜合醫院,瑪迪修女是其中一個。

據瑪利諾女修會檔案管理員艾倫(Ellen Pierce)說,該紀錄片歷時三年完成,身為其中一員,她對成果十分滿意。影片大部份聚焦中國及表揚香港瑪利諾修院學校,女校友今天的專業成就和重要角色,還包括二戰期間修女在美國日本人拘留營所做的工作。

今天,瑪利諾女修會是一個全球性的團體,成員來自三十個國家。會長麥克勞克林修女(Janice McLaughlin)亦在紀錄片中出現。她扼要地總結自己對《巾幗先驅》的看法:

《巾幗先驅》是湯美如及香港瑪利諾學校校友所作出的愛的努力。我們向她們深表感激,希望觀眾會受到啟發,也能回報曾經在他們生活中提供幫助的人。瑪利諾女修會正進入第二個世紀的傳教工作,我們堅信仍然可以做先驅者,因為我們回應當前社會對和平、正義及平等的需要。正如會祖洛日修女一九四七年所說的:「天主尚有偉大的工作要我們去做。」

 

  1. 本文作者羅撒.帕卡特(Rose Pacatte)為聖保祿孝女會修女,現任洛杉磯保祿媒體研究中心主任。

  2. 本文源自《NationalCatholicReporter》/天亞社編譯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