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信徒張偉侖離開金融業

期數
3641
刊登日期
2013.11.29
主曆
主曆 2013 年 12 月 01 日

信徒張偉侖為回饋母校,放下美好「錢」途的金融行業,返回母校胡振中中學擔任教學助理。他說:「天主說,要愛你的鄰人,我希望能以言行向學生展現愛。」

張偉侖是明愛胡振中中學舊生(前身為位於堅道的明愛聖方濟各中學),十四歲隨家人從廣東開平定居香港。讀中一時,見到學校旁的聖堂設有空調,便每天上學前走進去「涼冷氣」,後來受一位每朝參與平日彌撒的伯伯邀請,參與慕道班,中五領洗。

取得中五會考成績兩優兩良的張偉侖,一心想著升讀中六預科,怎料父親卻要求他出外工作,為的是有錢給父親買煙酒。然而,他深明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將來才會有好的前途,他沒有理會父親,繼續升學。剛升上中六的某一天,其父酗酒後竟然用刀架著他的頸項,要他放棄讀書,他只好離家生活。

一個預科生要獨立生活,日子不易過。幸好得到母校教師的陪伴及幫忙,為他申請綜援,加上找來香港明愛幫助,入住明愛宿舍。

令張偉侖尤其感激的是他的代父,代父是他會考時的中文科老師,在他貧窮及迷失時經常陪伴他,「代父帶我到聖安多尼堂查經,他知我的個性囂張,便時常與我說人生道理,我很感激他對我的關懷。」

後來他成功升讀中文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在金融界工作三年後,張已升至高級經理,下屬有近五十人,客人的投資額動輒數百萬港元。

然而,名利背後,他並不快樂。他想:「自己擁有甚佳的學歷,為何只是為有錢人服務,這感覺很難受。」

他回想起代父曾問他人生意義是甚麼?為何要讀書?金錢就是人生的一切?「我記得在中六時曾立志要幫助窮人,認為有錢便可成立慈善基金去助窮人脫貧。」

張偉侖早前獲邀出席電台節目分享對母校時便指出:「大學畢業後,我雄心萬丈,加入金融界,過着『數字人生』、迹近紙醉金迷的生活。就在看似『錢』途一片光明之際,我驚覺人生到了抉擇的時刻:要麼放下道德原則,事業更上層樓,賺取更多金錢;要麼堅守道德底線,離開崗位。我該當如何抉擇呢?我為此輾轉多個晚上,苦無頭緒,突然中學慕道班時聖經的一句話悄然進入我心:『人縱然賺得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靈魂,為他有甚麼益處?』(瑪十六26)這聖言成了我抉擇的明燈。我選擇重回母校擔任教學助理。如果師長的奔走為我解決了生活的困頓,那麼,母校的訓誨和宗教熏陶為我解決了生命的困頓。我能不感恩?」現時張偉侖在教育學院修讀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

除課堂外,他喜歡在上堂前、小息、午飯等時間與學生傾談,看到不少學生缺乏家人的關心和不被理解,令他們失去學習動力,甚至為金錢犧牲讀書時間作兼職,他對本報說:「我主動關心他們,與他們成為朋友,當建立朋輩關係後,學生竟出奇地主動學習。」他深信既然天主安排他作青年工作,便應盡心去做。

去年結婚的張偉侖,已有一個三個月大的兒子,妻子也正在慕道。他與母親及弟妹的關係良好,惟獨與父親的心結仍未解開,但他謹記信仰中「愛你的鄰人」的訓誨,希望有一天能與父親修復關係,「父親不是鄰人,我不憎恨他,只是不知如何處理,我感受到天主在磨鍊我的意志,期望我有所成長。」(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