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腩肉的煩惱(上)
自古至今,身體瘦的人很少被人嘲笑,反而肥胖的人很多時候被人嘲諷,可見一直以來肥胖給人的負面印象。醫學上,肥胖症被認為是一種病態問題,要界定肥胖,首先從身體質量指數(又稱身高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說起。身體質量指數的計算方法,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東南亞人的肥胖指標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數值由二十四至二十七點九屬於超重,二十八或以上屬於肥胖。
身體質量指數不能夠徹底反映身體肥胖程度,因為它沒有把身體脂肪率計算在內。有些老年人可能身體質量指數正常,其實肌肉質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損失,體內大部份是多餘的脂肪,假如只憑這指數來作評估,這些人的患病風險便會被低估。相反地,肌肉過分發達的人如健身愛好者,也可能被錯誤當作超重或患上肥胖症。另外,這指數亦不適用於孕婦。除了成年人外,身體質量指數也可用於兒童,但過重或過輕的指標會因不同地方而不同。
身體質量指數只是一個評估肥胖症的參考數值,要更準確量度肥胖程度,可用腰圍身高比或體脂肪率。體脂肪率(又稱脂肪百分比)是總體重中脂肪含量的百分比,是難以直接測量的。一般的體脂肪率評估,是以性別、年齡和身體質量指數代入公式來計算。另外一種方法是測量皮褶厚度,雖然這方法簡單,但準確度較低。此外,腰圍可反映腹部脂肪含量,這與身體健康有直接關係。
導致肥胖症的原因有多種,首先,遺傳是一個因素,研究發現肥胖症跟基因突變有關,而肥胖也是一些遺傳病的主要徵狀。性別是另一因素,女性比男性較多出現肥胖症。飲食習慣也是一個原因,過量進食或攝取過高卡路里的食物,容易引致肥胖症。另外,缺乏活動,採取靜止型的生活方式,跟肥胖症有關。一些生理、心理疾病或藥物治療,也可導致肥胖問題。以上導致肥胖的因素,有些可以改變,肥胖症人士應積極從這些原因入手。
肥胖症,可以是一個惡性循環。當一個人的體重愈來愈高時,做運動需要比一般體重正常的人消耗較多體力,意欲自然也愈來愈低,最後便會採納一種靜止型生活方式,缺乏運動,卻不斷攝取營養,最後,肥胖症是必然的後果。(待續)
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