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柬」貧窮 愛隨從
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一行十六人早前往柬埔寨,展開十天的生活體驗。是次體驗的主題為「柬.貧窮」(Option for the poor),好了解柬埔寨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從而思考發展與貧窮的關係,以及在個人成長和信仰層面上反省己身。
我們在旅程中到過三個地方,包括磅清揚省(Kampong Chhnang)、磅湛省(Kampong Cham)和首都金邊(Phnom Penh)。為期十天,由六月十七日至二十七日的行程中,首三天我們在磅清揚省,接觸到「New Humanity」,它一九九二年成立,一直在柬埔寨推行農村發展計劃,提供學前教育、關懷殘疾及婦女等服務,提高農村的社區自理能力。我們前往該機構所建的兩所學校。我們與小孩子在學校歌唱和遊戲互動,他們都很投入,簡單如放紙飛機也讓他們興奮不已。跟孩子相處除了獲得快樂外,還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感受,提醒我們要時刻懷著童心,擁抱喜樂。
兒童教育 令人擔心
在磅清揚省探訪家庭的行程,我們都有很深刻的一幕。我們探望了一位獨居婆婆。婆婆家裡貼滿了耶穌聖心和聖母圖像,雖然她的視力和聽力衰退,但看到我們,她一直莞爾著,我們在離開前特地為她禱告,一起為她念了一篇天主經,儘管言語不通,她也感動得眼淚泫泫落下,場面感人,這讓我們深深體會到愛與禱告的力量。
在磅清揚省的三天中,我們大部份時間都與接受「New Humanity」學前教育的孩子相處。在我們與孩子耍樂之時,發生了一段插曲:一些適齡上小學的村中孩子在學校遊蕩,也很想參與我們的遊戲⋯⋯雖然柬埔寨政府提供十二年免費教育,但不少學童活在貧窮線下,根本沒有能力支付書簿、文具和校服等雜費,故此未能上學。那些遊蕩村中的孩子就是其中一群。我們都擔心那些讀完學前教育的孩子,將來也會失業遊蕩村中。柬埔寨教師的月薪強差人意,折合不過一千港元,師資也令人擔憂。為著孩子的未來,由衷希望柬埔寨政府能改善現存的教育問題。
正當我們為著柬埔寨的教育問題和孩子未來擔心之際,我們分別在磅湛省和金邊省遇上了一群關心社會的青年。到達磅湛省的那天,我們抵達Koh Rokar Village,與村內的青年一同參與泰澤祈禱會,當晚更留宿在他們的家。那晚當地人熱情招待我們,把家裡最好的食物拿給我們,我們更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嘗試在戶外的大水缸旁、在無遮掩下,只用毛巾洗澡,新奇又驚險。那晚我們與當地的青年促膝相談。
更令人鼓舞的是,在金邊省到天主教學生中心(Catholic Student Centre)與當地的大學生交流,我們透過表演和分享,互相了解彼此的文化、歷史和地方發展,建立友誼。我們更有深入探討對所處的國家、城市的憂慮以及當中的問題。對於柬埔寨和香港的發展,我們都有著同樣的關注和擔憂。柬埔寨大學生深知政府貪污腐敗以及各項社會問題,而我們就為香港民主發展路向而焦急,兩地背負著不同的歷史,大學生卻感受著同一份的心情。如天主說:「人單獨不好」(創二18),這交流好像告訴我們:彼此不是孤獨的,能在艱難的道路上互相扶持鼓舞,道在箇中。另外,他們對自己有很高要求,不時透露回饋國家,改變國家的心志,這讓人很欣慰,雖然發展中的柬埔寨問題叢生,但幸運的是還有一群有心的知識分子願意為國家和人民貢獻自己。
在磅湛省兩天,除了留宿民居和與當地人交流外,我們也探訪過不少地方。我們到過垃圾山派蛋糕給兒童吃,在滿佈垃圾的環境下居住的小孩子都骨瘦如柴,令人不禁心酸,儘管環境惡劣,小孩獲得蛋糕就高興,知足樂命的率性孩子更教人憐愛。
創新計劃 協助就業
我們也到訪了教會設立的愛滋病孤兒之家(HIV Children Project)、天主教兒童老人關心中心(Catholic Child Care and Elderly Centre)和關顧街童計劃(Vitamin for Kids Street Children Programme),三個服務的主要對象都是有需要幫助的小孩子,很深刻的是有不少從外國來的傳教士教導小孩讀書寫字,雖然愛滋病是高危病癥,儘管街童不是恒常來上課,間或無法跟上進度,老師依然循循善誘。更難忘的是,三個服務的負責義工、教友Rose居在柬埔寨十五年有多,一直幫助這裡的弱小,在中心用炭爐烤蛋糕給小朋友,做飯給遊離浪蕩的街童吃,每天都不辭勞苦,沒有職銜、沒有薪水,不求回報,只是付出的精神彰顯了基督的大愛。
旅程的最後一站為金邊省。在金邊省,我們認識到柬埔寨的歷史,我們到過吐斯廉屠殺博物館(「S21 Museum」)和殺戮戰場(「Killing field」),看到種種用刑的器具;又走過當年赤柬殺害柬埔寨人民的集中營;更震撼的是看到博物館中每一幀受害者的照片,空洞絕望的眼神彷彿訴說著當年的辛酸,不禁教人唏噓。在金邊省,我們探訪了一所名叫「Banteay Prieb」的傷殘人士學校,由耶穌會會士所辦。這所學校以傳授殘疾人士技能為主,包括製衣、修車和雕刻等,從而肯定他們的尊嚴和重拾自信,很有意思。我們還家訪了一些畢業生,看到學生有自己的小舖,用一技之長維生,更有學生已經成家立室,一家大小樂也融融地招待我們。
在金邊省的第三天,我們前去了解「日本平信徒運動」(Japanese Lay Missionaries Movement)的服務計劃。我們探訪該機構為孩子提供的教育服務,也了解過機構為寡婦提供的就業機會——從日本引入製作雪糕的方法,再用「雪糕車」做生意。我們也一嚐雪糕,西瓜與香蕉結合的味道,貌相吸引,質感也跟一般用大量奶弄的雪糕很不一樣。不同的傳教團體,為了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質素,作出不同的努力。國家雖貧窮,但就充滿著愛。
貧與富 更重生活態度
十天的行程,我們深深體會雖然柬埔寨的貧窮問題嚴重,但我們所到過的地方,所遇到的朋友總是臉掛親切的笑容,似乎對他們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問題。可能我們常用自己的眼光看別人,主觀的覺得他們的生活慘不忍睹,我們反而要學習他們樂天知命的生活態度。與其說我們施予,倒不如說我們從他們身上所得的寶藏更多。
再者,我們每天也有早禱和晚禱。多了靜心反省的時間,感覺與主的關係很近。簡樸的生活,純真的朋友,簡單的物質,加上信仰的平安,十天中,天主的愛一直伴隨著我們,讓人的心靈獲得了洗滌和一份靜謐。最後,在這次生活體驗中,我們十五人彼此照顧,建立了令人珍惜的友誼,我們也跟柬埔寨的朋友保持聯絡,希望在多年後回去與他們見面,共同分享,共同見證大家的成長。
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