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傳道四十年信徒曾德蘭:
聖伯多祿堂信徒曾德蘭傳道四十年,她常想起保祿的話:「我若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格前九16)多年來見證著慕道者皈依,以及對教會的團體感,令她樂意以口福傳,回應天主的召叫。
曾德蘭七十年代隨家人搬進香港仔,一九七五年任教聖瑪加利書院(現址為高主教書院小學部),二OO六年任署理校長一年後,因該校結束而轉往天主教教育事務處,擔任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剛於本年八月三十一日退休。
多年來,除教學工作外,她大部份時間在堂區擔任慕道團導師。「我與家人遷入南區後,聖伯多祿堂的神父常來家訪,並邀請我加入聖母軍。」成為聖母軍後,她恆常為教會服務,後來竟被邀請上門為一對母子教授道理,「那位太太的丈夫意外離世,她渴望認識天主,但因兒女年紀尚小,難以到堂區慕道,就這樣開始了我的福傳之路。」
雖然曾德蘭四歲已經領洗,但從未正式接受過教理培訓,既然接受了這個使命,當然要做到最好,她便於一九七三年報讀教區教理中心的教理課程,後來更在聖神修院完成神學學士課程。她曾與修女及聖神修院的修生合作,在堂區先後教授初中生、夜校生及成人班道理。
能夠堅持教授慕道班四十年,慕道者的回應及分享是她的最大動力,一位抵抗癌症的慕道者,在本年領洗後兩個月復發,「她沒有埋怨,以信仰去面對病苦,現在新教友的每月聚會,若她身體許可也會出席,從她身上我看到天主。」
教授慕道班多年,曾德蘭接觸過各色各樣的慕道者,他們各有不同的背景,她從每個人的生命歷程裡看到天主的工作。不過,令她最欣慰的,是看到願意在堂區擔任慕道導師的人愈來愈多,令傳教薪火承傳下去。
傳道的日子大致可算順利,直至一九九三年,她因病要做手術,醫生表示手術後的藥物或會出現聲音沙啞的副作用,「這後遺症令我困擾,我是教師,且在堂區教授道理,若真的聲帶出現問題,那我怎麼辦?」幸好這個顧慮最終沒有出現,「我很感恩,天主沒有收回我的天賦才能,亦令我更深刻感受到保祿的話,若我有這天賦,而不去用,我是有禍的。」這件事令她體會到必須在自己仍有能力之時,為主服務。
曾有修女讚美她的聲音很動聽,當時她基於客套而加以否認,誰知對方嚴肅的說:「這是天主賜予的天賦,不容否認。」修女的話讓她反思,擁有美麗的聲音及講解能力是天主白白的賞賜,令她更加要好好口傳天國的福音。現時除教慕道班外,曾德蘭亦參與堂區善別小組,為亡者及其家屬祈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