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不要假諮詢 切實真聆聽

期數
3643
刊登日期
2013.12.13
作者
何天樂
主曆
主曆 2013 年 12 月 15 日

根據早前積金局最新數據顯示,強積金實施的十二年來,用於抵銷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的強積金金額接近一百九十億元,較因退休或提早退休而提取的金額高出七成,由此可見,工友用以退休生活的強積金已變相成為僱主專用的「遣散基金」。因此,立法會曾於年初就此現況提出了檢討及修改強積金條例的動議,以杜絕此等不合理情況,保障將近退休及面對遣散情況的僱員的合理權益。奈何,由於在不公平的立法會分組點票制度下(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分別要過半數議員贊成才可通過)而遭否決,工友的合理權益又因這不公平的制度而付諸流水。

強積金實施的原意是以立法強制僱主及部份僱員供款,從而令僱員退休後生活有所保障,但實施的十二年來卻事與願違,因林林總總的行政費、強制投資而導致戶口積金負增值比比皆是,再加上強積金可抵銷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的荒謬做法,對於長久為政府各部門的外判承辦商工作的工友來說,由於兩至三年便會因政府外判合約完結而須終止僱傭合約而領取遣散費,因此退休時根本沒有足夠的生活費安享晚年。到頭來,強積金便只成為僱主專用的「遣散基金」以及基金經理用作炒賣投資的賺錢工具。因此政府不可視而不見,除著手改善強積金制度外,更要開始準備推行全民退休保障,以改善香港市民的退休生活。

還記得特首在參選政綱中曾提及研究設立養老基金,以改善長者的退休生活,但在年初的施政報告中則沒有交代如何研究及設立,一年又快將過去,官方有關退休保障的討論只在於扶貧委員會及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很明顯地,政府又將市民的退休保障只放在福利,甚至扶貧的政策上去處理,這無助改善因要經濟審查而領取資助的負面標籤效應。因此,無論政府當中如何將研究退休保障的工作外判又外判予學者,都必須放棄退休保障是扶貧或福利施捨的前設,而應視為一項市民的權利,重新將其置於一個獨立及開放的平台上討論和公開諮詢,這樣才能透過學者研究的結果,透過諮詢以達致集思廣益、全民參與的效果。

在施政報告前夕,特首之所謂聽取民意,當中透過落區舉行數場的施政報告諮詢會已淪為政治表演,姿態多於實際,更造就一個不同社會人士表現意見對立的舞台,往往更造成群眾的肢體衝突、勞民傷財的雙輸局面。做成這個局面是社會人士大部份對政府已不信任,視諮詢會為政府一場拉近民意的表演場合。如果政府不再改善,不肯開放平台讓全民參與,政府又如何順應民意、務實施政呢!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九龍)供稿http://dpcwkln.hkccla.org.hk/main.htm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