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壽衣起革命

期數
3645
刊登日期
2013.12.27
作者
黃宗顯
主曆
主曆 2013 年 12 月 29 日

死亡,在中國人的社會裡,一直被視為一種忌諱,很多人都認為談「死」不吉利,特別在生日或農曆新年之時,長輩一定吩咐年輕人小心說話,切勿隨便說這「死」字。近年來,社會上辦了不少生死教育的活動,目的是讓大家對死亡多一點認識和準備,要打破傳統忌諱,其中一個方法就是重新包裝死亡的信息,注入一些嶄新元素,擺脫舊有死亡帶給人神秘和恐怖的印象,使它不再令人恐懼。

余祖慰今年二十九歲,是東華三院雲尚禮儀業務經理,他現在的工作,主要是協助有需要人士處理善別的事情,跟他在學時研修的科目大相逕庭。他原本是一名平面設計師,在學時已做過一些商品牌子設計,那時他已清楚知道那不是他成為設計師後想做的事,他說:「做商品設計,要聽客人要求,無論如何要將商品變成好的,這製造很多消費環境和慾望,似乎對社會沒有真正的正面影響。」他認為設計應該是構成文化的一個重要部份。

設計學校的第一課,令祖慰印象特別深刻,因為老師向每名學生分派一張陰司紙,向他們解釋陰司紙上的設計圖案,他體會到設計影響人的生活,包括死亡。而且,那時他在紅磡區上學,時常經過殯儀館區,想著自己的工作可以跟死亡的事情拉上關係,最終他選擇了一份有關這範疇的工作。

他首先將設計和死亡拉在一起,為長者舉辦了一項壽衣設計活動。別以為這活動敏感,其實十分受長者歡迎。祖慰說:「最怕死的是中年人,而非老年人。」長者對準備壽衣的態度開放,但仍抱持一些傳統的想法。在中國傳統中,壽衣源自清朝的長衫馬褂,當男士六十歲和女士七十一歲大壽時,會穿一套禮服,然後便會妥善保存它,告訴親友死後會再穿一次。壽衣的配置,男雙女單,男有六件,女多一件「襯衣」(相等於胸圍),內衣是白色,外面逐層的顏色依次加深,衣袖完全覆蓋手腳,沒有鈕扣(不與陽間連繫)和口袋(不留塵世東西),還有帽子、鞋和襪等配件。

長者們喜歡設計師為他們度身訂造壽衣,壽衣保留了傳統元素,再加入長者的個人生活經驗。有長者信佛,壽衣上便採用梵文印花圖案;有長者信奉道教,設計上便用了陰陽的標誌;有人喜歡下棋,壽衣便以格仔棋盤圖案為主;也有人喜歡張大千的作品,設計師便以中國水墨畫色彩的布料來造壽衣。完成後,所有長者穿起富有自己生活故事特色的壽衣,隨即綻放出燦爛喜悅的笑容,十分滿足。

人的一生中,我們要參與各色各樣的預備班,例如考試補習班、求職預備班、婚前輔導班、產前講座、育嬰訓練班等,所有都是為人生某一階段作充足的準備,但偏偏就是沒有死亡預備班,看來這是一大諷刺。壽衣被年輕設計師賦上新元素後,受到不少長者歡迎,看來這是為死亡作準備的一項有意思的活動。


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

 

 

廣告